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岂能用"回家路远"证明"配自驾车"正当
www.fjnet.cn?2011-04-29 12:15? 丁寅?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安徽省电力公司近年来以“车改”之名,为全系统约300名副处级以上干部配备公务自驾车。安徽电力称:这是车改尝试,不少干部没有专车,外出办事不方便;市公司经理大多是异地交流干部,星期天、节假日回家若派公车接送,既辛苦驾驶员,又增加用车成本。这样既能减少配备驾驶员,又降低成本。(新京报4月28日)

当公众呼吁已久的车改,在安徽电力公司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时,腐败已全然扯下了它的遮羞布,彻底公开化。而从官方的解释来看,他们却并不认为这是耻辱和违规,倒有着无比正确的“正当性”。

领导挺辛苦,路远回家不方便,自己当司机能省驾驶员成本。在他们看来,改革的前提,就是要让这些干部办事或回家,都不用体会普通人的日常辛苦,而要处处都享受到专车的便捷。若以此来考量,人手一部专车确实能省不少成本,改革也实现了这一目的。但车改的目的,本来就不是要给所有大大小小领导配上车,而在于破除这些人以往在公车上一直享有的既得利益,以提高行政支出的效率,让公车更好地服务人民,简单说是因事配车,而非因人配车。

最让人纠结的,恐怕还在于腐败为何有了正当性?特别是在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垄断行业。譬如一些公交、地铁等行业的职工甚至家属可免费乘车,电力行业职工享受免费福利电或优惠用电。这些职业福利,说到底就是一种变相的腐败,是一种对公共资源的侵占。而一旦愈来愈多的这类腐败没有得到严肃处理,这种侵占就会进一步加剧,发展到现在,就有了安徽电力这样,用公共财政给大小领导配专车,只为了他们回家和外出办事的舒适。当这种做法堂而皇之地摆上了台面,可想而知,社会想要保持不腐败甚至反腐的成本,需要多大。最终的结果,是一种腐败文化的形成,一些权力和垄断行业习惯了用腐败的观点看问题、看是非,指导生活和行动,如此一来,面对质疑自然不会觉得是耻辱和违规。

腐败的正当性就是一种诡辩。垄断行业的腐败,倚靠的是垄断资源获得的巨额利润,而把这些利润用在改善行业员工的福利上,只能是在将垄断获利回报公众之后。可目前的情况是,它们通过滥用垄断利润和公共资源,侵犯公众利益。一方面,是安徽电力在进行自我得利的车改,另一方面,同一天的中新社发文说,3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淡季电荒现象,并相继采取限电和让电措施,专家建议,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是上调电价。

两件事放在一起来看,就不能不令人怀疑,一些垄断行业腐败的成本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而自己获取不正当的利润,其必然结果是造成社会生活的紊乱,更重要的是,这些腐败不断侵蚀、不断打破社会生活的某些基本普适性准则,从而导致社会基础秩序的崩解和社会生活底线的失守。法律的不给力,又进一步加剧这种底线的失守,期望行业自查和道德自救,那不过是骗人的幌子。正如中石化“天价酒”、“豪华酒店”、“奖金门”一样,国家电网公司28日也快速做出回应,派调查组赶赴安徽调查,还表示,国家电网公司一向严格要求所属单位加强公务用车规范管理,严明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纪律。跟中石化如出一辙,看看中石化的处理结果,也就知道电网公司的结局。

垄断企业手中的资源是国家的、人民的,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向公众和社会索取报酬的筹码,更不是给自己全方位金钱武装的筹码。公众对垄断行业已然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如果任由这种公开的腐败存在,或者只是轻描淡写地处罚,而缺乏必要的监督,缺乏将监督化为受制约的权力,谁敢保证,他们不会把整个公司抱回家?

一次次网民曝光举报和媒体质疑,所产生的威力和威力之后的强势他律,才是公众最渴望的,也是当前遏制垄断行业“自肥”最迫切的需要。不然就如安徽电力公司,“车改”迫于压力被迫暂停后,下一步的动作会不会是将专车收回后,再从社会上招聘专职驾驶员,然后一边给领导干部发着车补,一边让专人开着公车,送他们办事、回家?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