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公务自驾车”更像是“权力自肥车”
www.fjnet.cn?2011-04-29 22:17? 张遇哲?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安徽省电力公司近年来以“车改”之名,为全系统约300名副处级以上干部配备公务自驾车,标准逐年提高,从最初的奇瑞汽车到现在价值20万元的一汽迈腾和帕萨特领驭,一切车辆手续及费用由公司负责。不少普通职工认为,这是以权谋私,变相侵占国有资产。(4月28日《新京报》)

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一件事物往往利弊兼备。拿近年来风起云涌的车改来说,大体分为三种模式:一为公车货币化,二为公车集中管理,三为两者模式的结合。从实践情况来看,三种模式都既有各自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相应不足。然而,安徽电力公司所谓“化公为私”的“创新”开创了一个先河,为300名干部配备公务自驾车可谓“百害而无一利”,堪称史上最坏的车改。

一直以来,运行成本高企、私用现象严重、超标配备不止、使用效率低下,堪称我国公车制度的四大顽疾。通俗地说,车改的目的就是去除依附于公车上的“寄生虫”,还原公车使用的健康肌体,避免车轮上的腐败滋生。然而,为干部配备公务自驾车,非但不能治病救人,还会使得公车私用进一步滑向深渊。其一,打开了成本增长的“潘多拉盒子”。因为有了公司买单兜底,“一周换一个轮胎”将不再成为新闻,以报销的名义套取公司补贴也变得顺理成章。其二,变相洗白“公车私用”。公务自驾车听起来冠冕堂皇,可说到底还是“自驾车”,这等于承认干部对车辆的绝对使用权,将不合法的私用行为合法化。其三,将监督置于虚无。反正都是干部自己说了算,说办公务就是办公务,不是也是,普通群众即便有异议,也难以拿出有力依据予以质疑。

由此可见,“化公为私”完全与公车改革背道而驰。后者的实质是让公车回归“公”的性质,而前者更像一场赤裸裸的坐地分赃。这是对公车私用无底线的让步和妥协,甚至在潜意识中认为公车私用是干部应享有的福利。于是,才有了“排排坐,分果果”的利益狂欢。当干部开上“公务自驾车”,买菜、接孩子、出门旅游等等就不必再偷偷摸摸,不用顾忌群众的雪亮眼睛,因为公车已然改姓“私”了。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