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拒收“富二代”的企业有炒作之嫌

www.fjnet.cn?2011-11-03 10:25? 陈沛?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校(院)学生会干部优先,拒绝富二代。”昨天,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一企业打出这一招聘条件,现场引起争议。(11月1日《武汉晨报》)

近一段时间“富二代”却俨然成了弱势群体,先是人民大学自主招生要求三代之内没有大学生,院方称此措施是限制一批有“能量”的家庭将自己的儿子托关系进入大学。而现在又有企业在招聘条件上公然写出拒绝招聘“富二代”,人大“寒门选贵子”如果是称得上无奈之举的话,那么这个企业拒收“富二代”的真实动机,却是值得怀疑。

首先,该企业并没有对“富二代”的定义作出明确的界限,怎么样才算“富二代”是由招聘人员说了算,笔者不认为一个正规企业的人事专员会制定如此草率的招聘计划。更何况制定如此“雷人”招聘条件的是一个精通炒作的文化传播公司?

其二,在笔者看来,去应聘的学生都不应该算的上“富二代”,既然称得上是“富二代”的学生,其家庭大多都是有着自己的家族企业,或者是其父母在某一领域有着一定的建树,有着如此背景的“富二代”大学生还会挤着求职人潮去招聘?如果这样的“富二代”都需要找工作的话,那么也就不会有所谓的社会阶层固化严重这种现象了。

从叫嚣“我爸是李刚”的李启铭到狂呼“谁敢打110”的李天一,“富二代”在社会上总是以嚣张、跋扈等不光彩的形象出现。于是,“富二代”就成了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也成了很多商家和公司挣取“眼球’的由头。

抛开偏见,平心而论,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在教育资源方面确实比普通家庭学生得到的多,如果以偏概全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一棍子打死,用极端的方式维护公平,只是陷入另一种极端。如果想让公众对“富二代”的问题不再头疼,一是学校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另外一方面要积极补齐制度的“短板”,斩断“关系户”的灰色关系链条。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