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教辅“剪刀加浆糊”闪动着应试魅影

www.fjnet.cn?2012-01-30 17:48? 叶祝颐?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曾经有书商拿着书找我推销,声称可以给近一半的折扣。其实他们声称这些书是名校或名师编撰,其实多半是各处粘贴,所谓名师和名校也只是挂名。”在北京市丰台区当英语老师的李然告诉记者。记者走访图书市场发现,教辅类图书种类繁多。许多教辅书换个封皮就写上新题型、新大纲字样,同质化严重,内容编辑沦为简单的“剪刀加浆糊”。换汤不换药地编教辅书只有一个目的——掏走家长腰包里的钱。(1月29日《工人日报》)

教辅书同质化严重,内容编辑沦为简单的“剪刀加浆糊”。 教辅书如此“学习辅导”,岂不成了“学习误导”?这么多内容雷同、质量低劣的教辅读物充斥市场,不仅会侵犯他人版权,更会误导孩子,给教学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是教辅市场现状令人担忧。

早在2001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的通知第三条就规定:禁止将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编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订购、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购买、发行部门不得向学校征订或随教材搭售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此后,教育部几乎每年都要联合其它部委下发一次相关禁令。2009年4月,教育部等七部委又发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严禁将教辅材料纳入《教学用书目录》、印发教辅材料《推荐目录》等违规行为。按理说,教辅书发行、征订应该有所节制。为何还有这么多教辅书乃至“剪刀加浆糊”的低劣教辅书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值得思考。

有人说,教辅书质量低劣的根本原因在于出版商追求利润,盲目加大编辑人员的工作量。诚然,教辅图书在出版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出版商追求出版利润所致。如对教辅书出版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对书号审批放任自流,没有认真执行“审校”制度,编校人员缺乏责任心,有些作者心态浮躁,在撰稿过程中“剪刀加浆糊”才造成了劣质教辅书的诞生。但是笔者认为,出版商的原因只是问题的表面。同质化的教辅书泛滥,质量低劣的盗版教辅书横行,除了教育者与出版商利欲熏心,监管制度缺位以外,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教辅资料的庞大市场需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与应试教育大环境直接相关。

尽管中小学生贯彻减负、推行素质教育的措施出台了不少,但是学生抢购教辅书、老师大搞题海战术的现象仍未发生根本改变。在考试指挥棒与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的现实条件下,教辅书似乎成了老师和学生的救命稻草,这也是教辅书泛滥、良莠不齐的重要原因。因此,不仅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教辅材料管理规定,严查教辅书发行、征订环节商业贿赂行为,打击“剪刀加浆糊”式劣质教辅书;改革现有教育评价机制也势在必行。如果教学评价不以分数论英雄,义务教育资源被均衡配置,教师被戴上减负紧箍咒,那些多如牛毛的教辅书的市场空间也要小得多。

对此,一方面,出版部门要依法对不合格图书清查没收,对相关出版单位给予处罚,督促出版商学会权力谦卑、遵纪守法。教育部门也要管好学校与教师。更为重要的是,教育部门要逐步完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不致造成“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的伪素质教育局面。家长也应该主动给孩子减负把关,不要求孩子购买过多的教辅资料,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为 “剪刀加浆糊”的教辅书市场正本清源。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