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学者受骗,都是“论文代发”惹的祸?

www.fjnet.cn?2012-05-22 15:26? 凌国华?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一名自称“工业管理”专业的湖南籍成人自考生,利用境外服务器自建“英文国际论文网”,一年内在全国收取50多人“代写代发”论文费约200万元。被骗者竟然很多是国内科研机构研究员、大学副教授、讲师或医生。(南方日报,5月21日)

一个只参加过自学考试、连自己都承认“没有能力代写论文”的自考生,居然能够令许多研究员、副教授、讲师或医生堕入设好的彀中,从而骗取200万元的“论文代发费”,确实令人啧啧称奇。从媒体报道来看,该自考生为众多高学历者“炮制”的论文,不过是从网络寻找素材东拼西凑而成,其质量可想而知。但论文交给“被骗学者”后,学者不但没有感觉到论文的低劣,而且就乖乖缴费“发表”了。更有意思的是,自考生王某通过利用境外服务器自建所谓“英文国际论文网”,从网页制作、广告发布、冒充客服、拟定电邮,到寻找素材、收取“货款”等一系列服务,几乎没有投入什么成本。如此拙劣的骗局,却使得那些学历较高者心甘情愿地上当受骗,确实不得不令人深思。

自考生王某的行为已经涉嫌诈骗,自有相关部门立案调查。撇开王某的违法行为不论,单就那么多高学历者何以被区区一个自考生所欺骗,背后的猫腻知多少?众所周知,“论文代写”和“论文刊发收费”等“新型服务业”,在学术领域已经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从之前媒体曝光的新闻来看,从事该项“职业”的有包括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在内的大学生,也有那些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等高级人物,甚至一些教授也兼职搞起了副业,从而为自己带来一些外快。这些事情,相信很多业内人士都或多或少经历过或听说过。

经济学中讲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论文代写代发”生意似乎也可以套用这种供需关系。十几年的大学扩招使得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教育质量却似乎并未随规模同步提升,这一点从大学论文的质量上可以体现。质量关口松懈,论文写作的要求自然而然就会降低,这也给“论文代写”等服务提供了便利。此其一。其二,职称评审机制的不科学,给“论文代写代发”生意的红火添油加醋。当前,大学等研究机构中职称评审的核心标准就是看论文发表数量,尤其是在核心期刊甚至SSCI和SCI期刊上面发表的论文,直接决定了一个人职称评审的成败。评定职称需要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论文代写代发”生意就油然而生,由此完成了需求-供给的利益交换链。可以说,职称评审体系缺乏科学性,是“论文代写代发”生意红火的主要推手。更由于“论文代写代发”是一个“新兴生意”,到底该归哪个部门监管规制还不清楚,而且这门“生意”大多在网络上进行,具有很大程度的隐秘性,更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论文代写代发”市场混乱无序、缺乏监管的尴尬现状。

从表面上看,“论文代写代发”似乎是一门“生意”,但其实质是学术腐败的帮凶。花钱购买这种“服务”,是不折不扣的学术腐败,是对诚信等学术道德的肆意侵蚀。小时候长辈总教育我们“学问无假”,今天看来这句话已经成为历史,学问不但可以有假,而且学问造假还可以成为一门生意或一项产业。学问造假的危害,比起生意造假更甚,因为它侵害的是一个国家科研教育竞争力,对于国家核心竞争力有极端恶劣的影响。因此,切断“论文代写代发”的利益链条,还学术研究一个清明的环境,时不我待。这需要从供给和需求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严格查处“论文代写代发”的提供者,另一方面加强对学术腐败的惩处力度。同时,只有加强科教人员的学术伦理道德培养,才能从根本上切断学术腐败的思想源头。除此之外,更要改进高校等科研机构的职称评审机制,破除“唯论文论”的桎梏,让能力成为衡量学术素养的重要标准。只有两手抓两手硬,才能堵住“论文代写代发”的源头,从根本上遏制乃至消除学术腐败。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