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纾解“失能老人”的安养困局
www.fjnet.cn?2012-07-26 09:15? 佘宗明?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在“空巢”“失独”等频见报端网络的今天,对你我而言,老龄化、失能老人早已不是陌生词。据了解,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他们难被养老机构接收,身处窘境,多数“护理员”就是老伴。专家称,我国护理服务压力超过任何国家。 “失能老人”,集结了太多的悲怆词眼:精神孤独、生活无趣、高龄多病等等。他们品味黄昏的凄风冷雨,孤苦难捱、濒临绝望的生存境遇,在积弊繁琐的世态镜像中,总处在被遗忘的角落。 在电影《飞越老人院》中,那“我现在真觉得我是个无家可归,我是无路可走的人了”的台词,感人颇深。与其归为编剧机巧,不如说是现实写照。老人生存境况,在“蚁族”等问题的映照下,是那么不起眼,却又那么逼仄凄然。正因与现实扣合,它引发共鸣。 揆诸现实,养老之困,存续已久。“养儿防老的格局仍未改变”,“子女有心,赡养无力”,“养老院床位紧张、护工短缺”,“养老金短缺”等,都是辐凑在养老难题上的纠结点。而媒体也动辄用“敲起警钟”“迫在眉睫”等,来概述养老问题形势之严峻。只是,在道德呼吁之外,“失能老人”们的安养困局,又该怎么纾解? “失能老人”的厄境,跟老龄化局面是联袂出现的。故而,要破解他们的生活困局,许多人的本能回答便是“国家养老”。政府兜底,是解开养老症结的必然指向。可问题是,在受制于现实条件,制度缺角只能“日拱一卒”式填补的情形下,寄望于制度马上“药到病除”,太过理想化。 骨感现实和丰满理想,总需连接的“端口”。以温和、递进的制度沿革,去弥合这般裂痕,尤为重要。在时下,养老紧迫和制度的循序补全之间,缓冲余地很局促。所以,把制度补血作为“救命稻草”,不如从效果速成的实用方子着手。 “失能老人”的存在感缺乏,生活了然无趣,从亲情赡养的角度看,孝道伦理的建构不可或缺。基于此,“常回家看看”入法,也多次被提升立法议程。可是,它总会招致对立法分寸的质疑。毕竟,强制探亲会遭遇多重路障:比如子女工作压力大,“探亲假”阙如等。 在这语境中,“社会化养老”难免被一再提及。民间组织参与、社会力量纳入及亲人支持的联动合作模式,构成了社会支持网络的节点。将社区、专业机构的力量汇合,整合护理、医疗、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资源,充实老人生活的“色料”,消解他们的空寂状态,是社会化养老的要义所在。 社会化养老,某种程度上,可弥补养老的制度依赖的“空格”。像组织老年互助会、办老年大学等,都是对老年空虚境况的“对症下药”。当然,这离不开社会资源在分配时的政策性倾斜。资源补给的“短板”,只会掣肘着养老网络的纵深化。 失关怀,不应是“失能老人”头顶的阴霾。老有所养,既然托举着老人们的生存尊严,就需要社会的共同承载。养老担子重,可政府、社会,都不该从人伦担当中抽身。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6]攻失能老人“失落”的他山之石
- [ 07-26]莫让“失能”老人再“失爱”
- [ 07-26]面对“失能老人”政府不能“失能”
- [ 07-25]3300万失能老人身处窘境 多数养老院不愿接收
- [ 07-02]长期医护保险让失能老人不失望
- [ 03-30]官员称公办养老院拒收失能老人是政府失职(图)
- [ 12-08]中国养老机构呼唤家庭社会关爱高龄、失能老人
- [ 11-28]我国失能老人超千万 东三省所占比重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