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泡饭照”到底想表达什么
www.fjnet.cn?2013-07-04 17:03? 邓海建?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一组关于云南丽江小学生吃冷水泡饭的照片走红网络,发图者说,“今天吃的是米饭泡油茶。没有菜,有些孩子还往米饭里面加江水……”。此后,图片发布者又澄清,网友对微博信息存在误读。永胜县教育局也证实,当地东山乡连续干旱5年,老百姓生活条件艰苦,但政府首先保证了学校学生吃饭、饮水问题。学生有吃油茶泡饭的习惯,即使学校烧有开水,不少学生还是会接冷水喝。(7月3日《深圳晚报》) 一张令人泪崩的照片,引来无数人的围观。坦白说,这帧照片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小女孩、江水、泡饭,还有污浊的背景……它让我们联想起很多愤然的事物:譬如营养午餐计划、学校的卫生条件、公共财政取向等。如果沿着诛心论的逻辑走下去,校长等“坏家伙”是肯定要被钉在舆论的耻辱柱上的。因为这是对祖国花朵赤裸裸的“虐待”。同情与悲悯,愤怒与恨意,顷刻被这帧照片点燃。 眼下,舆论的兴奋点在校长的解释上,“吃油茶泡饭是一种习惯”。于是论调开始呈现出三个方向:一是认为校长的说法属于官方诡辩,不可听、不足信,孩子肯定是被伤害的,江水肯定是有毒的;二是理解并接受校长的这个“习惯说”,强调监督理性,说要设身处地为地方想想,学校也不是福利院,一方水土一方情况,不能以你吃满汉全席的思维去看人家的窝窝头日子;三是适度认可校长的解释,但还是要追问校长,这个“习惯”是怎么来的、难道我们对这个“习惯”就没有责任可言了吗? 这些说法都不能说没道理,因为事件确实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些有待商榷的细节。但问题是,它以公共事件的姿态呼啸而来的时候,消耗公共舆论资源的“看点”究竟在哪里?不用说,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关注,是被小女孩的悲催“处境”引燃的,但事实呢——在微博热转、媒体热议之后,第一传播者才告诉我们,网友对微博信息存在误读,“三餐有菜有肉”、“江水是经过沉淀的”。只是,公众想请教的是——谁在让我们“误读”了“江水泡饭”事件? 笔者特意去腾讯微博看了下原来刊载的内容,原文如下:“放学后排队打饭,今天吃的是米饭泡油茶。没有菜,有些孩子还往米饭里面加江水,你能吃下去么?”四张图片,一张排队打饭、一张小女孩用江水泡饭、一张泡饭特写、一张学生们门外吃饭场景——此文此图,哪里看得出“肉菜”、哪里有丝毫“进步”的信息? 不能说博主一定是立场先行而制造了“江水泡饭”事件,但这种选择性的传播法则,显然是公众情绪被误导的根源。“江水泡饭照”到底想表达什么?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这个碎片化传播的年代,自媒体也是公共媒体,舆论监督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说研究“泡饭”的习惯究竟有没有意义、也不能说这种疑似炒作的方法一定不会带来公共利益的增量,但是,于公民社会而言,这显然是件值得警惕的事情。客观关注弱势群体、如实记录社会现实,这是我们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江水泡饭照”,起码让我们知道,随手拍、随手发也应该是有些基本边界的。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4]“江水泡饭”是怎样的“生活习惯”
- [ 07-04]“江水泡饭”先搞清楚再发言
- [ 07-03]小学生吃江水泡饭或真是生活习惯
- [ 03-26]从风投角度说周立波的泡饭鲍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