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张世友教授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因“从讲师一路抄袭到教授”而一举成名。这位在高校早已成为油子的教授让人浮想联翩,能够解释不少高校的怪象,令人深思。(4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先来看看张教授的成长经历。他原是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1998年9月他的第一篇抄袭论文发表于《涪陵师专学报》,2003年12月本科毕业10年后成为副教授。2006年9月,涪陵师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11月张世友破格晋升为教授。这期间,他的10篇论文被指抄袭。2010年1月,张世友进入重庆师大任教。目前,他身兼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评委会评审专家、重庆市伦理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角色。 看得出来,如果没有这些抄袭的论文,张世友有可能还是“讲师”,距离“专家”“副秘书长”的角色十分遥远。记者的简单求证,已经证明了他“从讲师一路抄袭到教授”的说法确乎实事求是。面对记者的求证,张教授并无丝毫羞愧之心,他说“不公开发表,就不构成抄不抄袭的问题”,还说“确实那个时候还年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也写不来东西,就找个东西来应付一下交流。后来就可能把它搜集起来了”, “时代不同,基本要求和标准也不太一样”,“用今天的标准来看,那个年代的论文肯定有不规范的成分”。 说实话,这位抄袭来的教授到底在学校有着怎样的表现,我们不得而知。比如,他是不是课讲的很好,就是不会写论文;他是不是大智若愚,只不过用抄袭来应付一下职称评定;他是不是学富五车,那些抄袭的论文原本就是自己的……目前,重庆师范大学已经将这些抄袭的论文用学术不端的检测系统进行对比,同时也邀请了专家进行人工比对,结论很快就会出来。 不过,依据常识,我们很为张世友“担心”,“担心”他二十年来一直在不学无术,在游手好闲,在不劳而获。他也许八面玲珑,情商很高,领导很赏识。但是,他的真面目在学生面前难于掩饰,正所谓“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在一所学校,每位老师是不是有真才实学,是不是师德高尚,看得最清楚的就是学生。他的那些抄袭论文,后来变成公开的成果,一定有人会怀疑:他会写论文吗?他怎么会评上“教授”?又怎么会成为“专家”……一连串的问号就会引来人们的求证之心,激起圈内人士的惊天之问。 “抄袭教授”张世友被举报了还处变不惊,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一、教授评职称抄袭论文实在很普遍,不值得大惊小怪;二、现有的高校评价制度难于发现“南郭先生”,误人子弟的教师不在少数;三、职称评定已经走向死穴,一评定终身,漏洞太大;四、教授“为师不尊”者,多有狐狸尾巴露出,但总是安然无恙。 偶然吗?很偶然,被举报了,张世友还死扛着。叔本华曾不无悲观地说道,“你看那偶然性,谬误是它的兄弟,愚蠢是它的婶娘,怨恨是它的祖母,而它却统治着这个世界。”偶然的背后是必然,偶然的不时冒个泡,必然的却一直沉在水下,这对于那些“混混儿”教授来说,太具哲学色彩了。只不过,我们却像吃了个苍蝇似的,恶心死了。 |
相关阅读:
- [ 04-29]可怕的不是“抄袭”而是蛮横
- [ 03-28]“抄袭稿件”是对群众路线的跑偏
- [ 03-28]“抄袭群众路线讲话稿”就是形式主义
- [ 03-28]讲话稿抄袭折射官场仪式幻象
- [ 10-16]临摹还是抄袭别让情绪蒙蔽判断
- [ 10-15]模仿还是抄袭,考验内心良善
- [ 10-12]夏俊峰之子画作涉嫌抄袭案应回归法律面
- [ 02-08]德国为何屡现“抄袭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