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鼓励所有13岁以下的儿童唱儿歌,展示才艺,传承传统文化。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儿歌遇冷,网络歌曲逐渐抢占儿童市场,市场上的儿童歌曲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一分钱》、《捉泥鳅》等老歌曲,相比儿歌的止步不前,网络歌曲却风生水起、日新月异。(3月23日《桂林晚报》) 本地童谣失传,经典儿歌渐远,新编儿歌寥寥,网络歌曲盛行,这不只是桂林一地的“病”,而是在全国各地都有“症状”。 儿歌少,好儿歌少,儿童愿意唱的好儿歌更少,这是儿歌发展的困境,也可能使很多人的童年缺少色彩。因为儿歌的匮乏,网络歌曲、成人歌曲乘虚而入,儿童满嘴哼情唱爱,童年也便处于了失声状态。 随着网络和电视的普及,很多人认为儿歌的衰败不可避免,对此应该顺其自然,但是笔者却以为儿歌是童年的一抹亮色,应该也必须使其振兴,况且破解儿歌之困,并不是无计可施,而只是需要多措并举。 新儿歌、好儿歌稀缺,关键是儿歌创作人匮乏,儿歌没市场,写儿歌不赚钱,就只能转写其他东西,这样一来儿歌就更加没市场,如此的恶性循环,自然不可能产生儿歌精品。对此,一方面需要通过拓展儿歌市场来培养儿歌创作队伍,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关部门以举办儿歌创作大赛等形式支持和鼓励儿歌的创作。 好儿歌创作出来了,儿童如何才更能接受,更愿意唱?现在的儿童多已是追星族,我们不妨就邀请一些明星来唱,《爸爸去哪儿》等新儿歌的走红就是例证,而且愿意将此当公益事业来做的明星肯定不少,因为他们也会为人父为人母,他们也愿意自己孩子的童年里有好听动人的儿歌。 而童谣和一些老儿歌面临失传的尴尬,很大的原因在于和现实生活脱节,一分钱都已经觅不到踪迹了,《一分钱》还如何唱得下去?对于这样的经典童谣和儿歌,我们就应该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再创作,从而赋予这些老童谣、老儿歌新生命。 童年是最美好的时代,为了孩子们的童年是彩色的,为了孩子们的童年能高唱自己的歌,整个社会不妨多一点用心、多一份努力,用优美的旋律让童年不再失声。 |
相关阅读:
- [ 01-04]昧钱警察请重唱《一分钱》儿歌
- [ 03-21]世界儿歌日无歌可唱与“电视剧产量世界第一”
- [ 12-25]新编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万元
- [ 06-02]“六一”儿童节为何听不到新儿歌
- [ 05-18]潘振声走了,纯真儿歌永垂不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