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悲剧的发生,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而这个悲剧的造成却总让人有挥不去的扼腕长叹。再多的指责和追悔,又如何能够抹去残留在人们心中对于乙肝的歧视?悲为如此年轻生命逝去而悲,痛为文明如此的高校居然依然存在歧视的空间。 过去,乙肝一直被认为是“消化道传染病”。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医学界对乙肝的认识也在更新。2005年,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进一步明确了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握手、拥抱、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日常接触,不会感染乙肝。谈“肝”色变,主要来自陈旧医学知识的误导。 不仅仅是乙肝携带者,现实社会中很多的无端歧视,如残疾、户籍、身份等等方面,正因为力单势薄,总是显得那么弱小。但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否能因为寡不敌众,就得向无知和歧视缴械投降呢? 吴昕怡,一个同学眼中爱听苏打绿的歌,喜欢读书,总和同学去图书馆的花季女孩,就因为去年11月底,在学校组织的大一新生义务献血中被查出为大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切的一切,开始发生着改变,也一步一步地在吞噬着这个充满希望和朝气的花季生命。第一反应是害怕,她甚至以为“大三阳”是绝症,而接下来的一切似乎也在摧毁着她那颗单纯而脆弱的心:室友的逐渐疏远,同学们的有意规避,学院的领导要求家长开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上学”的证明,再到被安排进单独的学生宿舍居住……这似乎合理,又似乎不合理的悄然改变,令吴昕怡变得更加敏感而孤独,最终在孤独中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信每个看到这则新闻的人,对于这个年轻生命的逝世,肯定与笔者一样经历着悲痛、怜悯、愤怒和思索的过程,真的,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个新闻的真实性,更不愿意因为这个灿烂的生命在歧视中消逝。这不仅仅是文明如此、医学发达如此的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应该发生的悲剧,更不应该发生在以培育教书育人者的高等学府内。 回归理性,回归常识,是一个社会成熟进步的标志。花季少女生命的陨落,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简单个案的处置与反思,更需要人们彻底清除对乙肝、残疾、身高等个体差异的歧视。毕竟,对少数人权利的保护程度,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这个文明程度的塑造,除了公民努力和社会教育,更需要国家行政力量的及时纠偏。 |
相关阅读:
- [ 04-22]为什么歧视了女性还觉得自己委屈?
- [ 04-02]从审美到歧视只是一步之遥
- [ 02-02]谁养大了就业歧视这只恶虎
- [ 12-18]从差生歧视到考试歧视
- [ 12-02]国家机关和学校应带头消除就业歧视
- [ 11-27]不是文化歧视,是告示“没文化”
- [ 11-25]战胜歧视 社会才能成熟
- [ 11-25]种下歧视,不可能收获文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365bet官网: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