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的本质来讲,徐孟南四年人生思索,甚至远比那些大学荒废的同龄人更值得我们尊敬。从那个当年对教育不满的狂热青年成长为已为人父的打工一族,徐孟南的成长历程在于诠释了一个游离于现行教育体制下的青年的成长轨迹。
当曾经冲动随着时间的运转遭遇遗憾的停驻,那份执着和信念的沉淀就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事实告诉我们,善于认知过错的人永远是坚强的,即便是他的人生教育是那样的残缺。尽管有关教育的争论至今仍在继续,但能像徐孟南这样的付诸行动、零分抵抗的又有多少。那些只能无病呻吟、选择妥协的大多数人,尽管已经厌倦学业,但还是以荒废四年的姿态来进行最后的坚持。
事实上,好多人都认为徐孟南以零分对抗,对于现行教育体制的抨击无异于蚍蜉撼大树,但四年后,当记者问到,如果当年没有考0分,人生轨迹和现在会有什么不同?徐孟南平静地说:“区别不是很大,还是会打工,只是多了一次体验大学生活的经验。”的确,从这份执着的答复中,我们仍能读出一个叛逆青年的不屈心理,而这并不是是浮于表面的硬撑脸面,而是一份多年来对于现实的认知思索。
徐孟南的个人事迹只是他的一份人生抉择,过度地解读甚至是使之成为一个化身教育维护者的“浪子回头”式人物难免会让人觉得悲哀。人生的轨迹本应该作为一个自我的选择,但在现实社会中,却鲜有能突破社会、自我、家庭的束缚的人,这也是教育制度约束下的群体压制。
“大学无用论”和“大学高于一切”的极端思维无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比之那些曾为考不好成绩而自杀的学生来讲,徐孟南的零分对抗或许没有有悲壮,但仍然昭示了抉择的意义。事实表明,无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谁都不能否认教育是培育一个完整健康的学生。
徐孟南虽然未能上过大学,但他远比那些上过大学的人要了解更多的现实境遇,我相信这份对待现实的态度和对游戏规则的认知妥协会帮助他在今后的成长中伴随他继续长大。但无论怎样,我们不应该从报道中只看到那一份悔过自白书,更应该明白人生岔路中的抉择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 />高考“0”分的出现是可能的,省考试院工作人员称,往年高考成绩出现零分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在高考前参加了别的学校的单独招生并被录取,没有参加高考;二是正常缺考;三是考试时作弊被当场发现。但蔡先生表示,儿子不属于这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这就提醒大家,如果小蔡的成绩的确是“0”分,小蔡的心理状态就可能不太稳定。事实上,他的老师已经就此提出怀疑。在这种情况下,小蔡的心理状态恐怕就不能再受过分的刺激。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高考成绩竟然是“0”分,已经使小蔡承受了相当大的精神压力,大概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才提出不想再追究此事。如果考试院再把答题卡向媒体公布,使“0”分答题卡公之于众,就等于把该考生置于舆论的聚光灯下,势必对该考生造成可能无法承受的压力,会不会导致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意外发生?
也许考试院方面觉得无端遭到家长质疑,有点冤枉,想借助媒体讨个清白。其实只要让小蔡家长看到答题卡或高考试卷,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或者考试院担心一旦开了这个头,会有不少考生都会提出调阅考卷,然而,假如符合相关规定,也满足了相关条件,考试院就没有理由拒绝。考试院只有严格按程序办事,没必要怕什么麻烦。再说了,既然可以把考生的答题卡向媒体公布,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小蔡的家长调阅呢?
所以,我建议,考试院不要把小蔡的答题卡向媒体公布,只要让小蔡的家长看看,解除他的疑虑,这样就可以使考生的心理也尽快平静下来,避免他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 />高分考生的故事,爱看的人不少。故事写得好,也确实对在校生,对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家长都有积极的意义。但我又想,除了高分考生的故事,也该有人写一些低分考生的故事。
高分考生也可能有苦恼,但更苦恼的应该是低分考生。有的为不能进好学校或不能被录取而苦恼,有的为将来的前程苦恼,有的为愧对家长而苦恼。其中有些人会因为失去希望而消沉,甚至会因想不开而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因而,很有必要帮助这些考生摆脱苦恼。作为记者,负责任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一些低分考生的故事,他们考分虽然不理想,但对未来已经作了理性的安排,对人生依然抱有乐观的态度。写好这样的故事,是极有意义的。
不能说低分考生都是人生的失败者。但仅从高考的角度看,低分考生应该是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失败。如果说高分考生的成功故事能给人以启迪,那低分考生的失败故事对人的启迪更大。比如,我认识一位考生,比同龄人思想深刻,考虑问题也比较周到,但思维不够敏捷,做题目也比较慢。这样的学生或许到一般的中学学习更合适,可他硬是缴了几万元择校费进了重点高中。在重点高中里,讲课速度快,课堂密度大,结果跟不上。后来,距离越来越大,就自暴自弃,结果高考考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低分。如果当初他就在一般中学学习,说不定考出的成绩更理想。将类似这样的故事写出来,对那些一定要让孩子读重点中学的家长,应该有所启发吧。
还有一些考生,尽管考试成绩不怎样,走上工作岗位却是心灵手巧,不仅可能成为能工巧匠,还可能成为好的创业者,好的管理者,发明者发现者。这样的故事,同样能给人以启迪。高考成绩揭晓之后,记者只关注高分考生,只知道锦上添花,而不懂得雪中送炭,就显得有点“势利”了。
' />初看这条微博时,不少人还觉得是不是在开玩笑或者是PS的,熟料事后被证实该名考生确实名叫“是朕”。稀有的姓氏加之颇有意思的名字,让该条微博被转发了无数次,也有很多人在拿这个名字进行调侃。
但娱乐也有该有一个限度,即使别人的名字再奇怪、再好玩,我们不应该随意地来开涮、来娱乐自己。当事人只是一个高三的毕业学生,现在铺天盖地而来的网络欢愉已经大大地影响了这位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心情了。所以希望每一个网民们能够手下留情,保护孩子的成长,不要再在网络上公开地进行相关的转发和评论了。
另一方面,笔者也觉得需要引起注意的就是这张准考证照片本身是,这样的一条贴在高考考场上的考生信息条是不是被考场老师拍摄?虽然发微薄的人对是朕的准考证信息进行了相关的马赛克处理,但在姓名方面却毫无保留地进行了“公示”,这也无疑是有侵犯他人隐私的嫌疑。如果仅仅拍摄后自己看看那还将就着过得去,但现在将其发到了微博,让无数的网民对其进行围观,则是引起了极为不好的后果,是极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 />?每年高考时,人们都会把讨论的焦点放在孩子成绩、家长陪考甚至出现了高考经济上,而今年高考后,出现了一个让我们甚感诧异的现象,那就是高考后的家长离婚潮,从直面意思来理解,选择高考后离婚的家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孩子能顺利高考正常发挥,因此,高考成了很多家长的离婚临界点,但在笔者看来,这实在不应该。
?第一,高考并不代表孩子们就成熟了,很多离婚的家长觉得高考后,孩子们就成熟多了,上大学了就能理解了,其实不然,大部分参加高考学生无非在20岁左右,虽生理机能已基本成熟,但心理成熟度却不见得高到哪里去,如果家长提前没有给孩子一些适应过程和解释,那对孩子的冲击是很大的,上了大学环境自由,如果孩子内心对家长的离婚就带有敌视,那可能孩子放假都不愿意回家见父母,在学校学习更不会像在高中时那样认真,更甚至有些孩子会感觉父母是在欺骗自己,因此从这个层面,笔者认为不该让高考成为家长离婚的临界点。
?第二,高考成绩如何还不得而知,如果高考一结束,家长就去选择高调离婚、着急离婚,假如孩子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在加上父母离异,那这些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们能否承受住这样的压力呢?之前媒体经常报道青年人因为感情寻短见,因为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那如果现在即考不上大学又没有了完整的家庭,那这些孩子的行为会不会产生过激呢?会不会潜在着风险呢?
?第三,对于离婚双方来说,肯定是出现了无法让人接受的矛盾,肯定是有什么结解不开,如果选择用高考来逃避并作为离婚的界限,是不是会教给孩子们处理事情就该这样呢?父母从小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教育,而这其中,父母亲个人的表率更是至关重要,但如果一直隐瞒想要离婚的意愿,出现感情问题只是用离婚解决不去想尽办法的化解矛盾,那孩子们以后在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会学着父母一样草率呢?笔者认为,以高考为临界点,为借口,是对孩子的误导,并非父母的负责任的表现。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让孩子能未来幸福顺利,就尽量的避免家庭破裂,尽量避免用离婚来解决问题,假如真过不下,也应该在出现征兆时,给孩子一些解释,慢慢开导,用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生活,不能拿高考说事,更不能那高考作为离婚的临界点。
' />广元当地以四川省2012年普通高考学生《考试规则》规定为依据,强调“考场内所置挂钟仅作参考”,这种说法实在牵强。
考试的组织者在考场设置时钟,是一项必备的考场服务;同时,对这项计时服务也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虽然我们不能要求考场的时钟准确度精确到“秒”,但是对于其误差应该控制在1-2分钟之内。如果误差超过2分钟,就是考试组织者的失职。现在,考场提供的时钟误差达到17分钟,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事故。
“仅作参考”的说法,连参考的价值都没有,只能作为问责的依据。
□殷国安(职员)
' />对一架梯子的安全警示,派生出两条不同的标语。“注意安全”很模糊,很抽象,不仅仅可以针对一架梯子,更可以作为警示放到水塘边、电机旁、楼梯口、工厂车间、旅游景点等等任何一个有危险的地方。“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则不同,满含人性化的警示语,细化而具体。一道高考作文题其实折射出的是大现实,从“注意安全”到“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对一架梯子的两条不同的安全警示语,反映出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务虚与务实。
其实,在现实中,大而空的“口号”,随处可见。提到“大口号”,国人也并不陌生,早些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确实发生过一场“大口号”式运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是一段“丑陋”的历史,更是一次真实而深刻的教训。有资料记载说,1958年,山西阳城县人民没有经过任何专家设计,用土办法,从水村到佛沙村,修了一条铁路。通车剪彩那一天,观看者很多,不争气的是因为路基、轨道铺设不合格等原因,车轮有的卧地,有的腾空,走着走着就脱了轨。这时,参加剪彩和祝贺的人员急忙上去推火车。当时作家赵树理也是推火车者之一,他推得很卖力。
有人把这隆重的场面用相机拍下来,照片出来后想在报上刊发,去征求赵树理的意见,照片说明是:作家关心新鲜事物。赵树理看后坚决拒绝上报。他信手拿起笔,在照片背后写了两首小诗,第一首:东村有人放卫星,西村有人发火箭。老夫屈才无用处,水佛路上推火车。另外一首:牛皮既然有人吹,火车何尝无人推。阳城自古多奇才,填补空白该靠谁?诗中指的“填补空白”就是“垒太行山”,因为在当时民间有语:“牛皮不是人吹的,火车不是人推的,太行山不是人垒的。”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如果去问百姓如今最痛恨什么,相信除了官员腐败就是“花拳绣腿”式的务虚了。百姓说,“马凭四条腿,官凭一张嘴”,这话不无道理,一些官员作起报告来,总是一套一套的。一个乡镇干部站在麦克风前都能高谈阔论几个小时,通篇是“注意安全”式的大口号,缺少的正是“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的务实话、老百姓能听得懂、用得上的话。
中央开大会,省里强调要落实,市里强调要落实,县里、乡里,甚至村里都在举着胳膊喊“大家一定要抓落实”,这里的“大家”是谁?难道是普通百姓吗?到底谁更应该来落实呢?现实中有一些领导干部一张口就是讲“理论”,一工作就是发“命令”,喜欢坐在办公室“纸上谈兵”,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君不见,一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按规律办事,不顾现实条件,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甚至是心态浮躁、追名逐利,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终劳民伤财。
“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虽说是一道高考作文题,但具有积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多少官员在工作中喜欢发出“注意安全”之类大而空的口号?又有多少官员遇到问题善于躬身下问,做到“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呢?
' />为什么几十年前的农村大学生都是依靠高考来改变了自己以及家庭的命运而现在的这些主要来自农村的90后的年轻打工者们却不相信高考的作用呢?
这是因为,一方面,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没有经历过高考而直接踏上社会的年轻打工者虽然从事的是一些被城市白领们看不上的劳力工作,但实际拿到的工资收入却反比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得多。在很多人看来,读书就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而找好工作就是为了多赚点钱,现在既然已经能赚到钱了,那还何必去寒窗苦读四年呢?
过去,一个农村家庭若出一个大学生是举家为傲的大事情,家里即使再苦再穷,也会为其凑齐学费,甚至全村借钱给孩子来读书,希望一个大学生能造福家乡。而现在的社会往往更注重于拼爹、拼关系、拼户口,这导致农村孩子即使苦读四年后往往仍然在城市中无法立足,甚至一毕业就失业,家里还欠下一屁股的债,这就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转变了观念,认为读大学还不如早打工、早挣钱。现实利益性的因素是奠定他们“高考无用论”的一个主要基础。
第二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农村孩子要想进入大学已经越来越难。不是孩子们不想读大学,谁不想拥有更多的知识,谁不向往能够进入大学校园?但现实却是农村90后的孩子已经越来越难以通过正常的高考来进入大学学习。目前,我国农村孩子占整个大学生人数的比例只有17.7%,而上世纪60年代这个比例要高于70%。
之所以农村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少,与我们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等软件资源和校舍设备等硬件资源的不均衡有着极大的关系。农村孩子很少有机会能够得到与时俱进的教辅书、很少能得到优秀教师的指导等,这直接导致农村孩子所能掌握的学习内容与高考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差距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高考本身是公平的、没有特殊加分的、不拼爹的,但农村孩子还是竞争不过城市学生。久而久之,大家就觉得参加高考也只是陪考而没有意义。
比起城市孩子来说,我们有着更多的农村孩子,虽然他们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但从长远和全局来考虑,我们更希望这些数量更多的孩子们都能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年轻一代人的综合素质。唯有农村、城市人口教育素养都有机会得到提升,才能够让我们的国家实现全面的、可协调的大发展。
' />无独有偶,据《华商报》报道:7日下午,陕西省子洲县第三中学考点数学考试中,收卷铃声提前10分钟响起,一分钟后,错误响铃被纠正。然而不少考场内,监考老师已开始收卷,考场秩序混乱。
高考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高考成绩的好坏决定着考生的前途与命运,直接关乎千千万万考生和家庭的喜怒哀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考的权威性、公信度、严肃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然而,洞口九中考点竟因信号员提前近5分钟发出终考信号,导致考点提前收卷,有的考生答题卡尚未填涂完毕,上千考生利益受到影响。子洲三中考点更是提前10分钟发出终考信号,尽管事后错误响铃被纠正,但是考场秩序一度混乱,影响了考生答题。堂堂高考,两省考点摆出提前收卷的乌龙,岂不是开国际玩笑?提前收卷事件莫非又是临时工干的?
尽管洞口县招考部门表示“事件处理组正在研究补救方案,绝对不会叫考生吃亏。”子洲县也在安抚学生与家长,研究对策。但是高考已经结束,招考部门如何补救才不让考生“吃亏”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给该考点考生统一加分,启用备用试卷让考生重考,把考生非答题试卷上的答案移植到答题卡上……招考部门可能提供的补救方案比较多。但是,时间不可倒流,考试不可能原生态重演,无论哪一种补救措施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合理。比如,给考生统一加分,加分多少合适呢?加分少了,对这些考生不公平,加分多了,对其他考生不公平。而且考场最后几分钟可以拿到多少分与考生个体、考生的应考状态息息相关。再比如,相关部门启用备用试卷重考,虽说两套试题难度相当,但是同一名考生在不同时间段做两套题目不同、难度相当的试卷,考试结果也很难一致。
被誉为“国考”的高考,上演提前收卷的离奇闹剧,不仅会给考生心理上留下阴影,影响下一门考试,家长的愤怒也溢于言表。如果统一加分达到考生心理预期,重考结果好于上次考试,倒还好说一些,如果加分达不到考生心理预期或者重考结果不理想,提前收卷的玩笑也太残酷了。如果考生心理失落、出现过激行为,怎么办?
值得追问的是,堂堂高考为何会出现提前收卷的低级错误呢?有消息说,从今年高考起,考生一律不得携带手表等任何计时工具,多数高考考点已经配备电波钟,相对于普通钟表,电波钟计时十分精准,能够保证开考、收卷时间和全国其他地区完全一致。洞口九中与子洲三中难道使用的还是普通钟表与原始敲钟方式?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高考对考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考生迟到2分钟,家长下跪求情也不能入场。结果考点却自摆乌龙,提前收卷,“史上最严”的高考莫非只对考生,不对组织者?退一步讲,即便部分考点受条件限制未配备电波钟,考点借鉴学校上下课铃声程序调试高考铃声程序总可以吧。再退一步,即便是手工敲钟,如果考点细化措施,工作人员绷紧责任之弦,监时人员与信号员校准钟表时间,彼此分工合作,共同把关,也不会出现提前收卷的低级错误。
迟到两分钟的考生已自食禁入考场的苦果,考点提前终考收卷导致千名考生利益受损,显然不是轻飘飘的“补救”两字与纠正响铃可以承载的。在我看来,高考考点犯下提前收卷的低级错误,不仅是信号员的错,招考部门与考点考试组织不严密、不细致,也脱不了干系。相关部门不仅要回应考生核心利益关切,给考生一个可以接受的说法,要向考生公开道歉,还要有人为此承担责任。不仅信号员要担责,教育部门、招考部门、考点领导、所有高考组织不力者都要担责。只有通过法律制度的力量、问责的威力督促相关部门深刻反思、检讨,从中吸取教训,才能避免提前收卷的乌龙灼伤高考公信力,伤害考生利益。否则,“史上最严”高考从何谈起?
' />尽管时间有长有短,但到昨天下午为止,2012年高考在全国范围内已正式落下了帷幕。盘点高考那些事儿,唱主角的除了考生就要数家长们了。从湖南母亲送女赴考遇车祸,醒后问:“去考试了吗?”到上海考生迟到2分钟被拒考,母亲下跪求情,再到南京家长搭人墙封路“护考”,所有这一切无不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不过话说回来,这“父母心”可怜的毕竟只是“儿女私情”,很多时候,不加节制的私情泛滥反而可能有损公德。以南京家长搭人墙封路“护考”为例,应该说,高考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因此而将考生的权利无限放大,甚至禁止车辆通过“非管制”路段。更何况,机动车干扰考试,进而影响“孩子的前程甚至一辈子”的说法尽管吓人,但多少有些虚幻缥缈、难以实证,反倒是行人的路权受损是真实可见的。以一个可能的理由剥夺他人的必然的权利,家长们的做法是不是也太霸道了?严格地讲,这种擅自封路的做法不仅有违公德,甚至涉嫌违法越权。难怪有网友不无反感地说:“现在的孩子就是被这些家长宠出来的!”
当然,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这片“父母心”、这份私情还是应该获得最大程度的体量。拿上海考生迟到2分钟被拒考一事来讲,虽说有“开考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场”的规定,但并非不可变通,就算不让学生进正式考场,但不是还有备用考场吗?为什么北京能够允许忘带准考证的考生凭“脸”考试,上海就不能让迟到考生在空置的备用考场里完成高考呢?事实上,其时离正式听力考试还有十几分钟。如果处置得当,完全能够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保全一个年轻人的高考梦。毕竟,相比“鸣笛干扰说”,取消一门考试资格无疑等同于宣判考生今年高考的“死刑”,教育部门如此“死板”难道不有违教育精神吗?
应该说,私情与公德从来没有清晰的边界,当关乎“考生命运与未来”的私情遭遇他人权利、考试规则等公德时,如何平衡两者间的矛盾似乎成了摆在公众面前,一道待解的高考“社会题”。尽管并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或“最优解”,但处理时的细微差别却还是能够反映出社会“人性化”程度与个体的道德水准。
' />“今日疯狂,明日辉煌”这句口号写在衡水中学高三教室里。
据《新京报》报道,作为“衡水模式”的标杆,去年,这所学校向北大、清华输送70人,并占据河北省高考前200名中的一半。数年来,衡水中学保持着优异的高考成绩。而“辉煌”的背后,则是军事化备考、做题潜力挖到极致等“法宝”。一位去年毕业的衡中女生在网上晒出其高中三年所做的试卷。这些试卷摞起来足有两米多高。
作为高考的过来人,很难想象,这需要怎样的毅力,才能在衡水中学毕业。衡水中学里或许不会有“坏孩子”的“残酷青春”,其一切看上去是如此的积极、向上、昂扬,但这并不意味着好孩子们的青春不残酷。
“血狼精神,与我同在”、“今日疯狂,明日辉煌”、“为梦想浴血奋战”,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需知道,这些令人血脉贲张的标语,指向的不是外在的社会,而是孩子们自己的内心。这些标语或许是说,对自己要像嗜血的野狼一样凶狠,高考就是一场人生的决战。
一个教育场所居然会有如此偏激的标语,很难不让人怀疑,学生们有没有被心理暴力伤害,人性又经受了怎样的“扭曲”?这些未成年或刚成年的孩子们,受得了吗?
这需要学生们的声音,可惜在正式的舆论空间中,他们几乎是被忽视的人群,是沉默的大多数。
学生当然应该努力学习,学校为学生的前途负责,管理严格一些,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好学,也是应该的。可是,如“衡水模式”这般将学习、考试、拼搏都演绎到了极致,甚至不断地挑战人性极限,又是否合适?
“衡水模式”是教育公平缺失而导致的极端案例,有其必然性,很多地方的知名高中也大都如此。如果,单纯以功利的眼光衡量,“衡水模式”无疑具有极大的优点。但是,其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将功利目的当做了唯一的评价体系,就在其“万念归一,唯有高考”,为了高考,可以不择手段。
很多人将“衡水模式”归结于应试教育,并认为,目前的高考制度不能改变的话,“衡水模式”就会继续有生命力。此言不假,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同样的制度环境下,有很多优质学校也并没有像衡水中学那般登峰造极。
谁人没经历过高考,谁人不知道现实中的残酷,可是,为了高考,有必要让孩子们对自己这么“狠”吗?我们的教育机构能不能多教给孩子们一些快乐的成功哲学,少灌输一些残酷的成功法则。
不管,有多么良好的动机,目标多么积极向上,“衡水模式”的很多做法,显然太过了。当地教育部门,不能搞“一俊遮百丑”,对“衡水模式”中严重背离教育宗旨的一些做法,还是应当予以纠正。
□龙树(媒体人)
' />写这篇小稿,没有批评河北衡水中学的意思,因为他们这种教育模式在全国很普遍,有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无抨击我国高考制度的意思,因为高考制度自恢复以来,为我国各行各业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选拔人才方式之前,它仍然是一项比较公平合理的制度。
从高考升学的角度来说,河北衡水中学的确算是全国少有的佼佼者,仅去年就向北大清华输送70人,占据河北省高考前200名中的一半。跨入衡水中学,就相当于有一只脚跨进了大学名校的门,这样的学校,学生和家长不慕名而去吗?正因为此,本地和周边地区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纷纷凝聚在这里,创造着一年比一年好的高考成绩,传颂着神奇的教育神话。在全国其它地方,还有很多这样的学校,学校当地的党委政府也明确提出将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将一个地区所有的“尖子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打造”,目的是在教育工作方面形成特色和亮点,为官员的政绩作支撑。
“衡水模式”受益的是当地第三产业发展和少部分考上名校的学生,受伤害的是国家素质教育政策和绝大部分高中学生。但在当前的高考制度环境下,这种模式仍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不然,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优秀学生呢?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加快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些都是提了多年的教育口号,要将这些口号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必须改革我国的高考制度与大学教育制度。众所周知,我国的大学教育是“严进宽出”,只要进了大学校门,就意味着大学毕业证到手。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基本没学到知识,美好的四年光阴基本是“混”完的,这样的制度设计造成培养的大学生质量不高,参加工作后“眼高手低”现象普遍存在。只有将“高考关口”后移,将高中阶段的军事化备考移植到大学阶段,让大学毕业生“宽进严出”,扭曲的高中教育才会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良好执行,我国的学龄青少年数量正在减少,普及高中、普及大学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实现。怎样通过改革高考制度、大学教育制度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工作技能,是摆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面前最客观和最现实的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分数决定命运”的选人标准,即使把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抖动大地,到头来仍然只是“看上去很美”。
' />我国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锐减是不争的事实,危害也确实比较大,直接影响高校的生源,如果形势得不到遏制和逆转,将导致部分高校破产倒闭,尤其是职业技术院校和民办高校。但是,高考人数锐减,不等于放弃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人数飙升。
当然,不可否认,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确实存在很大问题,高校的教育质量不高,很多方面不如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而且高考已经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不少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高中毕业生就业能力相差不大,使得不少高中生认为上差一点的高校的回报率不高,导致放弃高考的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多,出国留学的高中生越来越多,用脚投票的高中生越来越多。但是,这并不是导致高考人数锐减的主要原因,只是次要原因之一,公众不必过度放大考生用脚投票的因素。
事实上高考人数减少,一方面是计划生育国策的必然结果,人口高峰期已过,普通高中在校人数处于下行趋势。另一方面主要是复读生规模在逐年大幅降低,直接带动了高考人数的锐减。
众所周知,由于高考志愿制度的改革,由过去的估分填报志愿,改革成现在的在分数公布之后填报志愿,由于降低了撞车的概率,提高了录取率。另外,高校的不断扩招和高考人数的减少,高考录取率不断创造历史新高,减少了落榜生的规模,直接降低了复习的概率和复习生规模。
再者,随着国家对义务兵兵员素质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我国新征义务兵的学历飙升,参军入伍的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多。
总之,高考人数锐减,我们要重视考生用脚投票因素,但是不应过度放大了用脚投票因素,更不能把考生的用脚投票当成了高考人数锐减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也要从中看到问题所在,尤其是放弃填报志愿和放弃报到的考生越来越多,笔者曾经就是放弃报到的考生之一,高校对此要有危机感,要以此为动力,不断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国家也要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改革,还高校自主权,不断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 />首先标题中的梯子这一生活用品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因为现在城市的梯子演变的功能已不是传统意义的梯子了,无论是其外观、其安全性、实用性都大有改变,比如可伸缩,宽踏步等等,由于城乡生活环境的迥异,即使城乡孩子如有心,他们对梯子的概念也不一样,
“梯子不用横着放”显然是就传统意义的梯子而言,梯子的基本功用是爬高的辅助工具,必要的高度是必须的,这就蕴含了科学道理,用具有了高度,其重心必然抬高,要增加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加固基础,而梯子显然有其特别,因此传统生活中的长梯不管什么材料制成,平时不用的时候横着放是首选,主要是安全的考虑,其次是环境的制约。也许出考题的老师,就是基于这种主观考虑,使用了“安全意识”这个作为作文立意,一旦打开这个闸门,考生确实是很容易发挥的,你想大到动车出事,小到一杯酸奶,生活中因为不重视安全,忽视安全,没有安全意识带来的悲惨触目惊心啊。
可是这个很好的立意,被人为有意设置了两道障眼法,一个是出题者没有考虑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成里的孩子很难有机会见到传统用具梯子的日常使用,不了解生活,他就很难破除出题者的这道迷障,所以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的感觉,赋予“最刁钻”也不为过。
其次出题者也没有考虑到梯子这个用具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加之“独一代”们的生活缺陷,他们即使见到过梯子,包括农村孩子,也未必能想到梯子横着放的生活哲理,想不到这个简单的动作蕴含了人们在生活中的根深蒂固的安全理念,这道迷障让更多的考生茫然。
从这个简单的现象中,按照我们目前的作文教育,如和立意,难度陡增,我们习惯按照某种意志来作文,所以要立意第一,至于内容的真与假完全不予考量,形成了一种为得高分的高考议论文的“高考股文”,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这也是件悲哀的事情。所以说他“刁钻”也是一种警示。
好的高考作文题,应该不用在审题上设置种种障碍,应该让考生一眼就能看明白其中的道理,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很生活阅历,展开想象,说真话、诉真情,那样才是作文教育的根本宗旨,因为你要用作文这种形式强调思想内容,就偏离了作文教育本身的轨道,那样功用完全可以有其科目来代替的。
' />自开始读书,考上大学就是很多学子的梦想,高考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的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曾几何时,高考被比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鱼跃龙门,取得成功意味着命运的改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增,高考改变命运的功能式微。高考俨然不是唯一的一条道路,现实生活中亦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甚至成为城市街角里的“蚁族”。诸如“大学生蚁族”、“大学生农民工”、“大学生掏粪工”……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讲,读大学要付出时间、精力和物质,尤其对于出身贫困家庭的学子,倘若毕业后没有理想归宿,则意味着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读大学反而让他们的生活质量更低。或许,单纯从收益角度评价高考,略显偏狭,可是对于那些寄希望于高考的学子来讲,改变命运就是意味着拥有好的生活。
今年高考期间,一副横幅引起社会关注,一中学挂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带着网络流行语的简单两句话,却诠释众多的现实涵义。高考的最大价值就是其公平性了,让农二代、贫二代们有机会和官二代、富二代同台竞技,公平竞争。
网友小小世界里说,“对于出身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来说,面对高富帅和官二代,能做的似乎只有凭借考试成绩超越他们来为自己争得立足社会的一席之地了”。然而,仅有高分就行了么?
现实会让寒门学子的梦想和希望碎成一地的,大学毕业后,匮乏社会资源的寒门学子很难和他们高考时那样有着公平的平台。遂而,“高考改变命运”的信条愈来愈不能不能被人接受,或者说,高考愈来愈难一改变命运了。
对于那些成绩不佳的新生代们,与其埋头苦读,参加高考,还真不如学一门过硬的技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据报道,打工者热议最多的培训项目,依次为驾驶执照培训、电焊工职业资格证培训、销售培训、汽修培训、办公自动化培训等。
这些行业恰恰是社会所需要的,再者即便那些读大学的除了一纸文凭,在专业技能上未必强。可见,新生代们的多样性选择,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必须破除学历崇拜,对没有学历或学历不高的人一视同仁。
没有高考,新生代们可以拼得过官二代和富二代,诚然,这不是主要目的,最主要的是自己活得幸福和满足。一位打工者所说,“凭自己的双手和本事在工作上有好的表现,仍然有希望获得成功”,诚哉斯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