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人们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

【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9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人们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遇难同胞。

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取得的最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树立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台儿庄是世界著名的二战纪念城市,完好保存着53处战争遗迹。】

这是值得永远铭记的一天。69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人类历史上漫长而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了句点。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吞咽自己种下的战争苦果。

漫漫长夜,终见晨曦;河山再造,日月重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宣告了法西斯轴心国的彻底覆灭,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在这场关系人类命运的正义与邪恶的殊死对决中,中国人民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们一道,共同书写了反对侵略战争、反抗奴役压迫的英雄史诗,在人类历史上镌刻下永不磨灭的伟大功勋。

侵略是侵略者的坟墓,反抗是反抗者的丰碑。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日本把战火烧到了中国、亚洲乃至整个太平洋地区,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广大亚洲人民造成巨大伤害,犯下罄竹难书的战争罪行。面对亡国灭种的威胁,我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誓死不做亡国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召唤下,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民族力量空前团结,民族精神空前迸发。日本侵略者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从此走上注定失败的不归路。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为战胜日本侵略者付出巨大牺牲、作出重大贡献,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为赢得独立自由、走向伟大复兴迈出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一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日本军国主义的覆灭再次证明,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规律,也是侵略者无法逃脱的历史宿命。

侵略带不来繁荣和进步,而只能招致灾难甚至毁灭。日本是侵略战争的发动者,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教训何其惨痛,本该彻底反省、深刻汲取,但由于战后冷战政治格局等原因,日本并未彻底清算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根源和错误史观。时至今日,日本极右势力仍在用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拜鬼招魂等手段宣扬军国主义思想,并通过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一步步为其大规模发展军事力量松绑解套、铺路搭台。在和平与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不管日本打出什么幌子、使出什么伎俩,其所谓的“侵略未定论”以及谋求“正常国家”的企图,无疑是一股逆流,不能不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对其发展走向的强烈担忧和高度警惕,值得人们警钟长鸣。

今日之寰宇,早已不是法西斯横行无忌的旧时代;今日之中国,也早已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世界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各国谋求合作发展共赢的愿望更加强烈。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成为捍卫世界和平、推动合作发展的重要力量。历经磨难、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决不会忘记侵略战争强加给我们的深重灾难,决不会动摇捍卫主权与和平的坚定决心,决不会允许历史的悲剧重演。

只有牢记侵略必败,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才能拥有美好明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不断凝聚和增强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正义力量,遏制和反对有可能导致侵略战争的危险因素,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就能并肩携手,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让和平阳光普照大地,正义力量永驻人间。(福建日报)

【让抗战历史的拼图更完整,需要民间社会更多参与,也需要政府层面更多支持。】

“8·15”日本宣布投降纪念日,是重温抗战历史的重要时间点。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总在提醒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不能忘记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过去69年间,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历史叙事,描摹出了八年抗战的轮廓和史实。但随着抗战亲历者们一个接一个离世,有一些历史拼图将再也没有机会填充完整。

鉴往知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但如果这本书本身就是残缺的,恐怕会让历史在后人眼中变得面目模糊,甚至因未能吸取教训而重蹈历史覆辙。八年抗战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也是中华民族公共记忆中极有分量的一笔,我们负有记忆抗战历史的道义责任,也应该用更丰富的叙事形式最大限度地还原那一段历史。

我们主张最大限度地还原抗战历史,是,但不只是为了揭露日本侵略者在战争中的罪恶。更有意义的是,抗战胜利是中国军队一枪一弹打出来的,是无数英烈和普通百姓用生命换来的,他们的名字应该被铭记,他们的故事值得被传颂。还原历史的细节和真相,正是为了给历史一个交代。

在如今的公共话语体系中,抗战历史有被元素化、脸谱化的倾向。总体来说,我们的历史叙事形式不够丰富,视角也比较单一。其结果是,虽然绝大多数中国人通过一些书籍和影视剧,记住了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地道战等名词,但还有很多鲜活而珍贵的史实、故事和细节,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历史从来都是多面体,仅观其一面,并不足以察其全貌。正是因为以往的历史叙事有太多掣肘因素,很多历史信息都只留下了零散碎片。公众追溯历史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断头路”,有些史实还出现了互相冲突的版本,难免莫衷一是;正史满足不了民众的多样化需求,人们转而从野史中打捞真相,结果反而让历史之水更加浑浊。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几年已经有一些媒体、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有意识地参与了打捞抗战历史细节的工作中去。越来越多的老兵在他们走完人生历程之前讲出了自己的故事,越来越多的珍贵史料从尘封的档案柜中重见天日,许多抗战历史都得到了抢救性发掘。历史就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被还原,然后公之于众。

然而,在千头万绪的庞杂历史面前,个体层面的努力所记录的只能是那个时代的一鳞半爪。在亲历者的个人记忆转化为公共记忆的过程中,应该有更多的国家层面的动员和行动。善待那些曾经亲历抗战的老者——不管他们曾经是属于哪个党派的军人,让更多历史细节得到记录和展现,让当下的年轻人不再患有历史冷漠症,应该是一个大国最基本的责任。

历史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最骄傲的财富,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更丰富的历史记录,也需要有更多的历史叙事形式。与时俱进地更新我们的历史观,在官方层面多一些解码抗战历史的探索,为搜寻历史记忆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空间,让一些曾经埋在土里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回归公众视线,已经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历史是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航标,也是凝聚社会核心共识的粘合剂。世间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等待被发掘,公众心中还有很多关于“历史去哪儿了”的疑问等待解答。但在抗日战争结束69年之后,留给我们的时间和线索只会越来越少。让抗战历史的拼图更完整,需要民间社会更多参与,也需要政府层面更多支持。

新华每日电讯 易艳刚

【关于“历史认识”的战争远未画上句号。特别是安倍政权上台后,历史的战场再次硝烟四起。对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需要借鉴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几大“法宝”。】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新的“抗战”。抗击的是遗忘和篡改,保卫的是记忆和真相。

1945年8月15日,有多少日本人在跪地恸哭,就有数倍、数十倍的中国人在仰天欢呼。始于1937年7月7日的八年抗战,始于1931年9月18日的抗日救亡,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甲午国耻,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这一天,画上了历史性句号。

但是,关于“历史认识”的战争远未画上句号。特别是安倍政权上台后,历史的战场再次硝烟四起。“侵略未定论”“慰安妇娼妓论”“殖民地贡献论”“大东亚解放论”……战后长期不入流的歪理邪说在当前日本政坛和社会大行其道,不能不让人产生时空倒错的强烈违和感和愤怒感。而安倍去年12月对靖国神社的悍然参拜,不亚于是发起历史倒算总攻击的一个信号弹。

这显然是安倍政权精心策划、一场有备而来的“历史战争”。借用时髦的“安倍经济学”,试图篡改历史真相的“安倍历史学”也有三支箭。第一支箭是否定“战后体制”,清除日本右翼势力所称的战后“和平幼稚病”和“自虐史观”;第二支箭是重新评估和削弱代表日本历史反省姿态的“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内涵,为明年日本战败70周年之际推出历史修正主义的“安倍谈话”做好铺垫;第三支箭则是通过所谓“教育改革”和持续舆论诱导和洗脑,复活100多年前的“明治神话”亡灵,将日本帝国和军国思想支柱的“历史荣耀感”“大和民族优越性”重新植入日本人脑中。

对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需要借鉴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几大“法宝”。

一,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中毒容易解毒难,随着日本社会战争经历者越来越少,对侵略历史的反省气氛日显淡薄,以参拜靖国神社的国会议员为例,年轻面孔越来越多见,注定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二,构建“统一战线”。安倍政权的所作所为,不仅在挑战和刺激中韩等受日军荼毒最甚的亚洲国家,更是公然挑战二战结束以来奠定的国际秩序和历史公论,我们需要让国际社会更多国家、更多人认识到安倍的这一邪恶企图和野心指向。

三,在“历史战场”外,开辟现实“第二战场”。安倍政权否定历史、美化侵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洗白”罪恶历史后复活军国主义。也因此,安倍在军事领域的每一个动作,都不可避免牵动历史记忆的神经,触痛千千万万受害者的历史伤疤。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70年前的中国,更不是120年前的中国。可以明告一些人:历经磨难、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决不会允许历史的悲剧重演,绝不会容许中华民族付出巨大牺牲、卓绝抗战后的胜利成果受到任何侵蚀和踩踏。安倍政权掀起的“历史战争”注定失败。

本报特约评论员 雍浩

【69年来,日本国内并未彻底清算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根源和错误史观。日本极右翼势力正在紧锣密鼓通过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等措施,一步步地复活“战争DNA”。今日中国已不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决不会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69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历经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之后,中国终于取得胜利,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史上第一次全面胜利。日本投降标志着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的彻底覆灭,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全民族抗战取得最终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实现民族独立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殊死对决中,中国人民以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书写了一部反抗侵略、反抗奴役的英雄史诗。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平型关大捷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台儿庄血战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百团大战钳制了大批在华日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滇缅之战打破了日军对华的物资封锁,同时也是中国远征军在反攻作战中取得完全胜利的一战……这部中国抗日战争英雄史诗的每一个章节都浸满鲜血,每一个章节都写满了“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同仇敌忾,奏响了“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慷慨悲歌。

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渐强大起来,进而一步步走上了军国主义的不归路。上世纪初,日本先后在甲午战争及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通过《马关条约》窃取中国台湾,之后又吞并朝鲜,继而强占中国东北。日本发动了一系列极其野蛮的侵略战争,并从以战养战中尝到了甜头,不禁做起独占亚洲、称霸世界的春秋大梦。日本也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把战火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使多个亚洲国家生灵涂炭,犯下罄竹难书的战争罪行。

1945年8月初,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之后不久,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是发动侵略战争的元凶,同时日本平民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教训本来极其惨痛,但由于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69年来日本国内并未彻底清算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根源和错误史观。日本右翼分子始终顽固地认为,侵略中国是“维护正当权益”,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是“为了解放亚洲”等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更是从不承认日本对亚洲各国发动过侵略战争,去年甚至提出所谓“侵略定义未定论”。日本政客罔顾史实狂悖无道,无疑是在中国等亚洲国家人民的伤口上撒盐,是对亚洲国家人民的极大侮辱和亵渎。

目前,日本极右翼势力正在紧锣密鼓通过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等措施,一步步地复活“战争DNA”。日本右翼通过拜鬼招魂等手段宣扬军国主义思想,每年的8月15日,日本的靖国神社就格外地热闹。近20年来,在投降日拜鬼的日本国会议员每年不少于50人,最多的一年竟达190人。作为在任首相在8月15日拜鬼的只有小泉纯一郎,作为前任首相在投降日拜鬼的则大有人在,其中最乐此不疲的就是安倍晋三,他在首个任期结束后自2008年起连续5年拜鬼。日本政客热衷在8月15日这一天拜鬼,其为军国主义招魂的用意明显,极力摆脱战后体制、挑战国际秩序的贼心昭然若揭。然而,今日中国已不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决不会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69年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当年9月2日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9月3日中国举国同庆抗战胜利。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必须纪念,8月15日也同样值得纪念,每一次纪念都是一次警钟鸣响,警钟长鸣才能勿忘国耻。作为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每一个8月15日都值得纪念,每一次纪念都反衬出日本极右翼势力的可鄙可耻,都会把已被钉在耻辱柱上的日本军国主义再钉牢一分。

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为了表面的国家威信掩盖过去是可耻的,能够正面接受和总结过去的教训,才算得上一个正常的乃至值得骄傲的国家。】

无论对中国还是日本,8月15日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69年前的这一天,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在伴着电波杂音播出的《终战诏书》中,却并未出现“投降”字眼。直到今天,日本对“8·15”的称呼仍未统一。在讨论会中,它常以“战败日”出现,而政府和媒体则通称这一天为“终战日”。

今年8月,“战争与和平”照例成为日本的热门话题。由多名日本学者组成的“村山谈话继承发展会”日前表示,《终战诏书》称与美国、英国交战“4年”,完全没有触及中日战争以及日本在亚洲的殖民侵略历史。就在同一周,靖国神社拒绝了分祀甲级战犯的提案,仍把二战定性为“旨在自存自卫”,并且表示欢迎首相、阁僚,甚至天皇前来参拜。可以说,战争结束了,重建和平的命题却一直在延续。

对于“8·15”日本首相会不会有跟靖国神社有关的举动,会不会在“全国战殁者追悼式”上提起侵略,媒体众说纷纭。安倍晋三却在这段时间躲进富士山脚下的高尔夫山庄休假,其间返回老家山口县,为其身为甲级战犯的外祖父岸信介扫墓。在就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定向媒体说明时,依旧是“毫无逻辑却充满感情”的理由——“我再次(在墓前)发了誓,将继续保护国民的生命及和平的生活”。

亚洲各国人民经常不解,为何日本对于侵略战争性质的争论会经年日久,始终不能达成共识,为何会有那么多的人胆敢公开否定大屠杀、慰安妇等各种战争罪行。观察8月份日本上演的种种细节就可以看出,69年前,日本的投降意图并不纯粹,对战争罪行的追究并不彻底。因此,军国主义形式上被粉碎了,但逃避责任的思想却留下了种子,如今长成了蔓延的右倾化荒草。

“我们不能忘记战争给日本造成的巨大伤害,因此今天要坚守和平。”日本政治家不断强调的这句话听起来并不错,但却有意无意地掩盖了最重要的问题。那场战争是日本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给被侵略国家带去了巨大伤害。如果对内总是不能清算战争发动者的责任,对外总是不能接受战争加害者的罪名,又怎么让人相信侵略不会在“和平”的名义下再次发生?

承认侵略战争的真实,保持对战争罪行的反省,不仅是二战后和平的原点,更是避免本民族认识分裂、与外民族重构信任的基础。纽伦堡审判之后,德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都在继续追究纳粹犯罪分子,搜查嫌犯案超过了10万件,其中6000多件被判决有罪,但在日本是零。实际上,东京审判放过了“731”部队人体实验、使用细菌和化学武器、强征“慰安妇”等大量战争罪行。直到现在,日本人对本国罪犯的审判都是零。一些右翼连东京审判的成果都想篡改和否定。

1956年,日本政府在《经济白皮书》中宣布“战后已经结束”。著有《战后责任论》《靖国问题》等作品的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高桥哲哉认为,这是一种忘却的政治宣言,其中隐藏着否认或者不愿正视现实,想给战争的记忆贴上封条的企图。距离二战结束已近70年,甚至离所谓的“战后结束”也已近60年,但“战后”从来也没有结束。由于日本的逃避,亚洲乃至世界各地的受害者纷纷站出来证言和追究。而在日本国内,战争亲历者余生都在分裂的认识中生活,年轻人则在掩盖中成长,或是走向“另类”的错误历史观,或是干脆没有历史观。

在日本快速右倾化的今天,所有人都应清醒地认识到,逃避责任,“战后”就永远不会结束。只有尽早承担责任,正视历史,日本才能恢复到“正常的国家”。正如《朝日新闻》社论所说:当年日军在亚洲各国遍燃战火,这样的历史绝不能忘记。把这称之为自虐史观是愚蠢的,为了表面的国家威信掩盖过去是可耻的,能够正面接受和总结过去的教训,才算得上一个正常的乃至值得骄傲的国家。

胜利,属于正义2014-08-15 07:22

【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最终的胜利只会属于正义一方。走倒行逆施之路,注定要摔倒在历史面前。】

69年前的今天,日本天皇裕仁发表《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

这一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正义的力量最终在欧亚两个战场上都打败了邪恶,取得了伟大胜利。

这一天,开启了亚洲从战争走向和平的新纪元。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这份重要的国际法律文件,同《开罗宣言》等文件一道,构成了战后亚太地区国际秩序的重要基础,为维护二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保障人类安危福祉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这一天,胜利的喜讯告慰那些在血雨腥风漫漫岁月中备受伤害的被侵犯者、被奴役者、誓死抗争者。日本军国主义之残暴,在整部人类史上都属罕见,仅从其对战俘的处置即可见一斑。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经如此写道:日军虐待盟军战俘是出了名的,日本战俘营的盟军战俘死亡率大约为30%,是德国与意大利战俘营死亡率的6倍。在中国,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军民3500多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苏联、朝鲜、美国、英国、东南亚……共同站在正义战壕中的各国人民同样为胜利付出了惨痛代价。

这一天,值得日本人民永远铭记。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给日本人民留下了无尽创伤。正如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所言,二战战败日是德国摆脱纳粹统治的“解放日”,日本军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同样是日本脱离战争罪犯魔爪的时刻。在这一天,真诚反思历史、避免悲剧重演,对于日本走好未来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颇令世人费解的是,直到今天,日本对战争罪行的偿赎还远未完成,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竟然凸现起来。在安倍晋三政府领导之下,种种导致当年日本走上战争道路的思想逆流不断抬头,甚至推着这个国家朝危险的方向走去。

今天的日本,右翼势力冲击公理的举动愈演愈烈,以史为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如此突出。

二战前,侵略战争在日本主流意识形态中被美化为“文明进展的一部分”。今天,粉饰战争、为历史翻案的势头在日本再度上升。安倍晋三,身为首相而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并纵容阁僚参拜。与此同时,否认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侵略史实,攻击战后日本反省战争责任的历史教育是“自虐”,抛出“侵略定义未定论”……种种出格言行同拜鬼之举一样,表明日本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根本不辨是非,公然蔑视国际法。

今天的日本,右翼势力自我膨胀、寻求扩张的冲动日趋恣肆,格外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警惕。

20世纪上半叶,为了“占领并重新组织亚洲,使日本能够利用亚洲的资源,为获得世界重要地位的决战做准备”,日本向亚洲邻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的战争狂人们认为,与美国的对决是必要的,日本能够像日俄战争一样再度占得主动。今天,安倍治下的日本在打破战后和平体制方面再度放开了手脚——强行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在与邻国的领土争端中恣意妄行,炒作“邻国威胁”进而扩充军备……日本的种种现实挑衅给地区和平稳定造成了新的风险。

“8·15”,再次敲响警钟,记住历史的铁律。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最终的胜利只会属于正义一方。走倒行逆施之路,注定要摔倒在历史面前。

8月15日是日本二战战败投降日。这一天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每到此时,日本的参众议员乃至首相,会去参拜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拜鬼”屡次为中日关系蒙上阴影,在“钓鱼岛冲突”加剧之时,此举更是会让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尽管8月15日并非真正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但是,日本天皇在1945年的这一天宣布战败投降,为这场侵略战争划上了句号。这一天,对于饱受侵略和战争之苦的中国人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尤其现在,在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挑衅、中日摩擦升级之时,日本战败投降日以一种沉重的方式,提醒我们铭记历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中日关系的改善,建立在双方认真审视和对待历史的基础上。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日本右翼势力依然罔顾甚至篡改历史,不承认曾经的罪恶和侵略,首相安倍晋三积极推进他的修宪扩军备战主张,以使日本摆脱战后体制,成为“亚洲地区领导者”。对侵略的视而不见,种种挑衅言论和作为,在伤害中国民众情感的同时,也损害着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日本正视历史,才可能解决中日之间的摩擦与冲突。

对中国人而言,这种铭记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对历史的回望,不仅是记得曾经的侵略、屈辱、抗争,也不是为了重温悲惨的记忆、延续仇恨,而是真正地以史为鉴。抗日战争仅仅是历史中的一个节点。此前,中日之间的强弱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在那场战争中,一个曾经强大的帝国,一个不论在人口、兵力、经济总量都远强于日本的大国,猝不及防、不可思议地被打败,并由此被割地赔款、被侵略、被奴役,以致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为什么会如此?反思甲午之败的意义,不在于重申侵略者的“恶”,而是为了反省为什么遭遇侵略和失败,知国耻家辱而后勇,才能在变革中走向强大。自甲午战争至侵华战争,再到中日近年之冲突,决定两国关系的根本,依然是实力。

今天,重新审视中日关系之时,我们需要思考:对于历史,对于日本,我们究竟了解多少?不管是甲午战争,还是抗日战争,我们是否有足够深入与全面的认知,或者只是停留于电影中的海战场景,以及“打鬼子”的电视剧?历史是其完整真实的面孔,还是被戏说、被删改、被乔装打扮的“小姑娘”?我们的“知耻而后勇”是建立在对历史足够了解之后的进取,还是不明就里的义愤和无意识的“抗日”冲动?我们的心态,是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受害者的屈辱,还是对“小日本”不屑一顾的自负?

如果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仅仅是抗日神剧中的“鬼子”、汉奸;如果我们对日本的了解仅仅是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或者樱桃小丸子、本田车、尼康相机,又如何谈得上真正的铭记与反思呢?

我们谴责日本右翼势力的军国主义,也绝不会主动挑起战争;我们一遍遍地重申和阐明立场,但对和平的热爱,对中日友好关系的期许,需要足够的经济、军事和精神实力做支撑。纪念8·15日本投降日,意义恐怕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