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官网近日刊登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的函》称,经审核,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现已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时间截止到2月20日。至于为何在白酒中添加金箔以及添加金箔的好处,函件只字未提。对此,行业协会和专家的态度并不积极。

10多年前,金箔入酒便开始在白酒市场上隐隐约约地显露身影。为此,国家卫计委的前身即原卫生部的相关部门曾发文强调,金箔既不是酒类食品的生产原料,也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这样,所谓金箔酒每次只要一露头,就会立即遭到查封。然而,此次国家卫计委一改原先的基调,似乎是想为“金箔入酒”找到一张合法的“通行证”,引人质疑自在情理之中。

食品添加剂何种情形下方能使用呢?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这意味着,不管是在法律的刚性规定上,还是在民间的软性认知上,食品添加剂使用必须遵循“安全+必要”的原则。安全是指其对人体无伤害,必要是指其能对食品起到增色、添香、塑形、防腐之功效。同理,“金箔入酒”,也应坚守“宁缺勿滥”这一行为底线。

而面对国家卫计委拟批准“金箔入酒”的征求意见函,别说普通百姓,连白酒行业的专家,也不明白“金箔入酒”意义何在。依据目前人类所能达到的认知层面,“金箔入酒”毫无必要且有安全之虞。从人体健康的角度而言,人体所必需的20多种微量元素中,并不包括黄金,更遑论其有什么延年益寿等功效。相反,黄金摄入量过多,有害身体,甚至致人死亡。从酿酒行业的角度而言,金箔并非是必需的生产原料,亦不能提高白酒品质。

按照社会常识,若要批准“金箔入酒”,起码得拿出真凭实据证明其“食之无害或有益”,而国家卫计委不知何故却只字未提。“常饮金箔酒,定会让您精力充沛、心旷神怡”,仅是一些相关白酒企业和营销人员的片面之词。而且,“金箔入酒”既不能获得行业协会和相关专家的认同,也丝毫激不起他们的兴趣。一专家直称:“作为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添金’没有任何意义和技术必要性。”

为何有人热衷推动“金箔入酒”?恐怕可归结于一个“利”字。比如,同一品牌白酒,“添金”前每瓶不过几十元,“添金”后身价则涨至300多元,而“添金”成本仅2元。“添金”虽不能提升酒的口感与品质,但“喝的时候摇一摇,酒就会金光闪烁”,让饮用者顿觉有面子。这或许是“添金”的唯一益处,但这种“多花200多元钱,换来3秒钟的虚荣”的消费,无疑是畸形的。一则,这种益处,显然绝非食品安全法所说的“确有必要”;二则,“金箔入酒”一旦照进现实,恐让奢靡腐败之风重新抬头,祸害国家与社会。

可见,“金箔入酒”,在未有新的科学理论与医学技术证明其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之前,应当谨慎而行。特别是,一直饱受公众诟病的白酒业深陷“塑化剂门”,且相关检测标准仍未见出台的语境下,“金箔入酒”更会引来公众质疑,即便对人体无害也应暂缓施行。否则,旧患未除, 又添新伤,令人情何以堪。

国家卫计委官网近日刊登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的函》,函件称,经审核,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现已开始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并向社会征求意见。(2月3日京华时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酿酒史也有上千年,白酒作为一种工艺上已很成熟的日常饮品欲久弥香。近年来,虽然各种保健酒大行其道,但所添加成分大都是具有健康机能的物质。为何要在白酒中添加金箔以及添加金箔的好处,函件只字未提,笔者不是专家,这事还真整不明白。

不光像笔者这样的老百姓不明白,业内专家也“一头雾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从营养学角度看,目前已确定人体必要的元素有20多种,但肯定不包括金。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周玉林博士表示,金箔属于重金属,一旦长期服用,会导致重金属超标,甚至造成死亡。

笔者认为,人体营养学要讲科学依据,当然行业专家最有发言权,那么连专家都不支持的东西,拿到公众面前去征求意见,卫计委这个意见还真是有点滑天下之大稽。

而这一滑稽事却不是第一次上演。据了解,原卫生部相关部门曾于2011年下发过“关于对金箔酒进行卫生监督有关问题请示的批复函”,其中明确表示,金箔既不是酒类食品的生产原料,也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否决的事为何几年后又拿出来重新征求意见,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背景?难道是中国的金价下降,金店卖不动了,要靠金箔酒来打市场?

退一步讲,就算金箔果真无害,也无添加必要。因为把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背后充溢着对奢靡之风的助长。且看厂家对金箔酒的宣传:一是显高档。有报道称现在添加金箔的酒价格是不添加的10余倍。二是有面子。因为金箔不溶于酒,喝的时候摇一摇,“金光闪闪,很有面子”。

如此看来,金箔的加入必然导致酒价上涨,再加上公众无法去判断厂商所标明的金箔含量是否达标,如果他明明没加金箔却说加了然后加价,消费者如何辨识,权益如何保护?如果说加金箔后,大家出于健康考虑,去买不加金箔的酒,会不会反而导致后者价格上涨,最后还是消费者倒霉?

综上所述, “卫计委”作为主管部门因一件事情征询公众意见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类似专业的问题,建议还是先找业内专家先论证一下,否则拿到老百姓面前,有时候真会让人骂娘。

国家卫计委官网近日刊登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的函》,函件称,经审核,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现已开始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时间截止到2月20日。(2月2日 《京华时报》)

金箔有可能会被批准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而与它对接的唯一食品介质将是白酒。用脑洞大开的方式来阅读下国家卫计委在官网刊登的公告函上,可以看到“将纯度为99.99%纯金以物理方式将其汽化,使其均匀分散成小分子,再将这些小金分子重新堆栈排列以精准控制分子磊晶堆栈的方式形成食品添加剂金箔。”有关部门尽到了信息对称的义务。只是真如函中所述,金箔裂变于白酒之中,对于市场和消费者来说,能否是有益的创新呢?

中国的白酒有种博大精深的神秘感,这多少来自于白酒消费高峰期时的自我感觉良好。白酒在2013年达到五千多个亿的产值,在食品行列里面占到5%。然而,在划过了最高曲线之后,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炉,白酒消费井喷的现象出现拐点。现在通览白酒消费市场,可以用深度盘整来形容。有媒体报道号称“酒都”之称的贵州省怀仁市都出现门可罗雀的现象,整个白酒市场在寒冬中蹒跚前行是不争的事实。

白酒市场的变局,让一些商家开始调整结构,继而深耕中低端市场。但如新闻中所说,金箔一旦和白酒产生“物理变化”,恐怕又会让一些商家找到“皇家尊贵”般的经营噱头。接下来是否会给市场一个模糊的炒作信号,也就不得而知。

白酒酿造过程本是一段美妙的化学反应。当粮食从固态变成液态的时候,经过制曲、酿造到组合勾兑等过个过程,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不可捉摸的生物酶。从古到今,中国人已经把白酒酿造工艺打造成“第五大发明”的高度上。在本来就滴水不漏的化学反应中,如果硬要来一次莫名其妙的汽化金箔的物理反应,这不仅让酒业领域的专家弄不明白,因为它没有任何意义;同时,更是让广大消费者感到反感,因为它不像是镀金,更像是抹黑。

虽然《本草纲目》有记载:“食金,镇精神、坚骨髓”,但金箔只能起到人体出现特点情况下的药理学调控作用,它并不具备人体保健作用。如果真有这方面价值的话,也不会到现在才“金子发光”。况且,原国家卫生部曾对“金箔酒”有关问题进行批复,规定“金箔既不是酒类食品的生产原料,也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应当禁止将金箔加入食品中。”对于习惯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白酒酿造来说,再提出诸如和金箔的“邂逅”,着实是有点不太靠谱。

国家卫计委近日向各地卫生部门及农业部、质检总局等单位发函,就“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向各相关单位及社会征求意见。这份征求意见的函,并未提及添加的理由和目的,引发了公众的猜测和担心。

公众以前也或多或少注意到,一些地方品牌喜欢在酒里添加点金箔,作为宣传产品的噱头。事实上,这些添加了金箔的白酒,除了摇起来“金光闪闪很有面子”外,口感并没有什么区别,销售人员吹嘘的“保健功能”也没有任何体现。为了这个子虚乌有的“面子”,消费者还要花上比普通白酒高上许多的价钱。

根据常识判断,金并不溶于水,也无法为人体所吸收。而根据专家的分析,人体必要的元素并不包括金,食品中使用金箔既无必要也无依据。业内人士没有想明白白酒中添加金箔“能有什么作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有关人士就直言,“作为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添加金箔没有任何意义和技术必要性”。

按理来说,卫计委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政府部门,任何决策的出台都必须强调以专业和科学为依据,为何会草率发布这样一份违背常识,也令专业人士“困惑”的文件呢?

按照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有关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卫计委发布这种征求意见函,估计是有关方面提出了相关申请。那么,作为利益直接相关方,公众就有权知道,到底是哪个“有关方面”提出了这样一个不着调的申请?其申请的理由、依据和目的又是什么?

一瓶白酒添加金箔的成本,不过寥寥数元钱,而售价却可能要翻上好几番。在专家已经证实金箔对人体无益且违规、业内人士也表达疑惑之后,很难不让公众怀疑这份“征求意见函”的背后存在怎样的问题。当前黄金价格和白酒销量持续下滑,卫计委很难摆脱“为黄金(白酒)商人进行销售,甚至是涨价销售大开方便之门”的嫌疑。

白酒是我国居民日常交际和餐饮消费的重要食品。根据相关统计,中国白酒行业2013年的产量达1226.2万吨。如此巨大的数量,一个细小轻微的决定、举措,都将影响许多人的日常生活。而由于事关健康问题,此前酒鬼酒中塑化剂超标的新闻,一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可以想象,如果卫计委不能说清背后的理由和目的,“酒中掺金”的消息还会引发公众持续的联想、猜测甚至是担心。

时下,全社会都在倡导自然、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央也一直要求反对包括奢靡之风在内的“四风”,白酒中无端地添加金箔,不但无益于公众身体健康,反而还会形成落后、不健康的饮食文化,助长炫富、拜金、迷信、奢侈等不良风气,这明显与公众期望和中央要求背道而驰。

这样一份“不清不楚”的“征求意见函”,不提理由,回避目的,公众自然有诸多猜测。卫计委应当及时、认真地回应公众关切,以负责的态度、科学的精神,认真地听取来自相关部门及社会的真实意见,并向社会说清楚“酒中掺金箔”的真相。

近日,国家卫计委官网刊登《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的函》,函件显示,允许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并仅能添加在白酒内。(2月3日《京华时报》)

铺张又有害健康

添加金箔确实能使白酒大涨身价。去年就有媒体报道称,在位于南京的中国金箔艺术馆里,有一种价值不菲的高档白酒销售,这种白酒加入了真金打压而成的金箔,叫做“金箔酒”,一套礼盒3999元。但是,允许白酒添加金箔,除了与“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时代大势背道而驰,还容易危害公众健康。虽然南京那家生产“金箔酒”的厂家打出了很诱人的广告词,但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从营养学角度看,目前已确定人体必要的元素有20多种,但肯定不包括金,如果长期服用金箔,还会造成人体内重金属超标。(何勇海)

是用噱头圈钱

我看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在白酒中加黄金就是个营销噱头,根本目的是为了借此圈取更多的真金白银。据一位平时喜欢喝点白酒的赵先生讲,他两三年前在老家就喝过这种添加了金箔的白酒,同一品牌添加了金箔的酒价格达到300多元,而不添加的则仅需几十元钱。“黄金酒”的价格一下子翻了许多倍,但其添加成本却非常有限,按照这次卫计委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每500克白酒添加金箔量最多0.01克,一瓶白酒新增黄金原料成本不过2元多钱。你看看,如此暴利,难免有圈钱之嫌。(吴应海)

古代文学作品中时有吞金情节的描写,如今,纯度达到99.99%的金箔或许真的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记者注意到,国家卫计委官网近日刊登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的函》,函件称,经审核,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现已开始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时间截止到2月20日。对此,行业协会和专家的态度并不积极。(《京华时报》2月3日)

金箔用于白酒的征求意见稿一出,网上热议一片。有调侃者称,以后若想刷格调,可以喝“黄金酒”了;但更多的人,还是心存担忧:金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吗?喝多了会不会重金属超标?金箔用于白酒真的安全吗……网友的这些发问,既是感同身受的害怕感,也是如鲠在喉的危机感:倘若相关的标准被企业所绑架,那公众的健康如何得到保证?

事实上,对于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法》早有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这便意味着,不管是在坊间认知上,还是在法律规定上,食品添加剂“无必要不添加”的原则,都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金箔既然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便不能越过法律法规的存在。法律必须严格遵守、充分信仰,如果形同虚设,后续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以此审视可知,对于金箔用于白酒一事,首先得拷问的便是“有无必要性”。对于这般专业的问题,公众的确很难给出准确的答案。但无论是从专家的表态,如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曾表示,目前已确定人体必要的元素有20多种,但肯定不包括金;还是从一些地方的规定,如江苏省卫生厅2001年5月23日下发的《关于对金箔酒卫生监督有关问题的批复函》指明,金箔既不是酒类食品的生产原料,也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应当禁止将金箔加入食品中。这些都表明:金箔用于白酒,并无绝对的必要性。

金箔用于白酒的必要性,人们没看到,但利益的影子倒是无处不在。如有协会专家表示,金箔用于白酒的建议,估计是有关方面提出了相关申请,有关方面很可能便是酒企。再如现在市场上金箔酒与非金箔酒天壤之别的价格,很难让人相信这背后没有利益纷争……因此,对金箔是否能用于白酒之事,必须先摒弃利益之争,回归到纯碎的食品安全问题上来。

金箔既然是食品添加剂,那就应遵循“无必要不添加”的原则,这是最起码的底线。如今,此事仍然停留在征求意见的阶段,希望民众的意见、专家的意见等,能够被相关部门听到并吸纳。希望相关部门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在把关的前段,把握好尺度,对于一些没必要的食品添加剂,直接禁止加入即可,无需征求公众意见。毕竟,相关卫生部门的把关是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强的一道防线,不能轻易被突破。

国家卫计委官网近日刊登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的函》。函件称,经审核,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现已开始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允许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仅为白酒,最大使用量为每公斤0.02克。

谨防食品添加剂被滥用

时言平

从行业协会和专家并不积极的态度,以及公众费解的表情中,想必卫计委已经能够看见此番征求意见的结果了。而从舆论“也是醉了”的揶揄声中,更值得拷问的是:国家卫计委此举动因何在?

也许,国家卫计委只是想说明,金箔可作为食品添加剂而已。但为什么函件中显示,允许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仅为白酒呢?难道,只有金箔可食用的生产工艺,只能与白酒的生产与制造相匹配吗?

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条件也许是充分的,但是不是必要,作为监管部门,国家卫计委或许应该在鼎沸的舆论中进行反思。食品添加剂被滥用已经备受公众诟病,尽可能地节制添加剂的使用,已然是社会共识,在此情境下,国家卫计委增加这既无技术必要又非健康所需的金箔为食品添加剂,着实令人费解。

明明需要做减法的,非得反其道而行做起了加法,并且还没有明确地表明功用和价值,这就难免让公众浮想联翩。尤其是在白酒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之下,金箔“转正”难道是为了刺激高端白酒市场?甚至也有人怀疑,这背后是否存在着某些复杂的利益关系。

或许,国家卫计委的行政之手,主观上并无意掺和到市场利益链条上去。但“金箔入酒”的无谓,被郑重地拿出来征求意见,客观上可能造成白酒行业市场格局的转变——当加入金箔被允许,站在技术和健康角度没有必要,但对于痴迷于搞噱头、重营销的白酒行业而言,这却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专家、公众眼中的无用、多余,在等待着逆袭的酒企们眼中,却可以作为营销噱头大用特用。

按照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的说法,“卫计委发布这种征求意见函,估计是有关方面提出了相关申请”。那么申请方的理由、依据和目的又是什么呢?非必要的金箔列入食品添加剂范围且专门针对白酒,背后笑着等待意见通过的人,也许正是陷卫计委于尴尬境地的人。

客观而言,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存在,有着其属于科学和功用的逻辑。但作为监管部门,更应该遵循公共逻辑,即食品的安全性。而尽可能减少非必要的食品添加剂,正是为了更好地防止被滥用而成为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卫计委将不必要的金箔列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显然是违背这种公共逻辑的,这也是为何受到公众质疑的原因。

严格管理和控制食品添加剂被滥用,坚决取缔非必要的食品添加剂,这是身处食品安全焦虑中的民意所期,亦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必由路径。而国家卫计委将既无技术必要亦非健康所需的金箔列为食品添加剂,反其道而行,也难怪民众看着“也是醉了”。

当心金箔酒瓶里的拜金歪风

公孙好

国家卫计委拟批准金箔用于白酒,如果单从食品添加剂本身的角度来看,倒也不必过度担忧。对此,科普网站果壳网称,其实纯金并没有毒,化学性质也十分稳定,吞进去啥样出来基本也啥样。古代文学作品中时有吞金情节描写,那些死于吞金的人,可能是因为吞了太多而导致消化道出血。而且,早在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就已正式将黄金列入食品添加剂范畴,将自然纯金列入食品添加剂范畴编为A表第310号。

这一消息之所以引起一片质疑之声,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白酒生产企业能否保证所使用的金箔纯度,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其二,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白酒领域的“拜金热”。

假如金箔用于白酒真能获批,很有可能大大小小的白酒品牌都会推出金箔酒,届时,还必须管好那些喝酒的人。

首先,是喜欢买保健品的中老年人。眼下已经有金箔酒声称具有保健功效。类似“常饮金箔酒定会让您精力充沛、心旷神怡”之类的广告,早已有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虽然有记载称,“食金,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服之神仙”,但这恐怕是古代炼丹之类风气的影响。而用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体必要元素并不包括金。监管部门应该把好关口,严查那些涉嫌虚假宣传的企业。同时做好相应宣传,避免中老年人沉迷于金箔酒,同时防止一些年轻人被广告误导,买金箔酒孝敬老人。而行业协会也应加强企业自律,配合相关部门清理害群之马。

其次,是那些喜欢花公款喝酒的人。八项规定早已见出成效,公款喝酒等不正之风被压了下去,但总有一些人玩“潜伏”,继续变着法子挥霍公款。这种金箔酒很可能被他们盯上,那种满瓶金光闪闪的样子,又会让他们想起“前程似锦”“升官发财”之类字眼,从而一发而不可收,导致腐败。对此,还是要强调将权力关进笼子。

另外,是那些喜欢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的人。就成本来看,一瓶酒添金箔成本仅2块多,然而在售价上,加了金箔和不加金箔竟然能差上百倍。金箔酒一旦成风,很可能导致新的铺张浪费,让不正之风重新抬头。

【白酒里添加金箔,为什么“确有必要”添加于白酒?安全评估是怎么做的?这一征求意见函的出台,是因为有哪家白酒企业申请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卫计委官网近日发布征求意见函,称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函件中显示,允许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仅为白酒,最大使用量为每公斤0.02克。至于为什么要添加金箔、有没有经过安全评估,函件中只字未提。

因为民间“吞金自杀”的传说甚广,所以很多人对“白酒加金箔”的安全性存疑,不过网上已经有多位专家解疑释惑。纯金无毒无味,也不会被人体所吸收,吃进去的是金,排出来的还是金,除非那金块太大,划破肠道。所以这种“金箔酒”,除非喝到非常过量,金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伤害,其危害程度可能还不如酒精。

而据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阮光锋的一篇文章介绍,对于将金属金作为食品添加剂,国际上已有权威安全评估;欧盟2013年最新的标准也显示,金属金可用于一些糖果、巧克力的涂层,也可以用于一些酒类,主要用途是作为色素使用。但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金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看起来“白酒加金箔”既没太大安全隐患,还能与国际接轨,没啥值得大惊小怪的。不过令人好奇的倒是,如果金箔用于白酒中是安全的,为什么不能添加到别的食品中,而成了白酒的“独家秘方”?这就难怪大家怀疑,是不是有白酒企业在后台运作。

现在已经有人翻出“旧账”,早在2001年,卫生部已对江苏卫生厅“金箔酒”的卫生监督问题进行批复,禁止将金箔加入食品中。但2014年媒体还有报道,南京有知名企业销售生产“金箔酒”,宣称可以镇惊、安神、养颜。也就是说,市面上“金箔酒”已非法存在多年,如果经过这一次的批准,谁能获利最大不言而喻。

按《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的前提,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有关部门拟批准金箔添加于白酒的,有必要向公众解释下,金箔为什么“确有必要”添加于白酒、安全评估是怎么做的;这一征求意见函的出台,是因为有哪家白酒企业申请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从白酒企业的角度看,白酒里添加金箔的确是“无害地满足消费者面子”的妙招,如果再辅以一些似是而非的养生学说,会成为具有营销价值的新卖点。从江苏一些地方之前的案例来看,尽管成本很低的金箔一加,白酒的身价立马提升。

所以白酒里添加金箔,除了纯粹安全论证之外,要不要考虑更多因素,值得做深入的公共讨论。有关部门既然征求意见,还是多做背景说明、征个明白为好。

□敬一山(媒体人)

国家卫计委官网近日刊登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的函》,函件称,经审核,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现已开始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时间截止到2月20日。至于为何在白酒中添加金箔以及添加金箔的好处,函件只字未提。(2月3日《京华时报》)

任何产品如果能够“贴金”,自然就显得高大上了许多。在此思维下,白酒通过加金箔来提升档次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是,白酒作为直接入口的消费品,在里面加上金箔,是否真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或者还只是为了“有档次”?再或者只是商家借机炒作提价的噱头?结果尚且还不得而知。只不过,在笔者看来,白酒加金箔未必真正能够经得起推敲。

其一,白酒加金箔是否能够提升酒品质量?显然,白酒通过金箔气化技术,确实让白酒的外在“好看”了很多,也更有了“气派”。但从根本上,加金箔却不能让白酒品质上升一个档次,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人体对金箔等稳定形态金属是没有味觉体验的,这是一个常识。至于加金箔的白酒,其口感品质更多的还应该还只是心理作用,和提升酒品品质没有实质性的关系。

其二,白酒加金箔是否对人体有益?其实早在2011年原卫生部相关部门就发函说明,“金箔既不是酒类食品的生产原料,也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更为重要的是,从生理健康和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金箔也并非人体必要元素”。所以,在尚未明确金箔作用甚至是副作用的前提下,就将其加入白酒之中,不仅违反相关规定,而且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隐患。所以白酒加金箔,并非上策。

其三,允许白酒加金箔是否是一种资源浪费的价值导向?虽然“最大使用量为每公斤白酒0.02克黄金,每瓶约合2元成本”,但倘若将金箔加入白酒之中,恐怕白酒倒是“贴了金”上了档次,但勤俭节俭的价值导向估计就要“掉了价”了。除此之外,“贴金”的白酒必然会应声上涨,而最终还是要让广大消费者来为商家的“贴金”噱头买单。作为审批者,想必也责无旁贷。

所以说,白酒加金箔,不仅不能给酒品提升口感质量,反而还有危害健康、价值误导之嫌。与其如此,还不如让这份“贴金料”,贴到该贴的地方去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