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凤凰古城实行“一票制”已超过两年,但这张每人148元的门票带来的风波却仍未消除。7月4日开始,陆续有客栈关门停业,挂出“无法生存,客栈转让”的横幅,7月6日开始又陆续开始营业。(7月14日京华时报)

虽然凤凰和西湖相距遥远,但二者的地位和美誉度不相上下:前者有沈从文的《边城》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后者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等千古名句,但是无论从游客的观感、当地居民的意见还是探究当地政府的发展“眼光”,西湖都要远胜一筹。

自从凤凰古城一票制收费,网上抨击声就不绝于耳。公私合谋、与民争利,幕后金主……笔者无须赘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湖免费开放前,杭州一年的旅游总收入是549亿元,但2013年就翻了一番。在凤凰古城波澜起伏的收费战中,在各地景区又一轮涨价风潮中,与西湖景区免费无疑成为一大亮点,降价让利的经营方式吸引了更多游客,游客得了实惠,更愿意去景区玩,拉动了旅游经济,游客和景区实现双赢。

单单从一个旅游爱好者的角度而言,庞大的旅游市场上,吸引旅游者的无非是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与之相呼应的旅游文化,也更在乎旅游品牌。凤凰当地政府和景区管理者要学习一下旅游经济学和游客心理学,降低旅游门槛,减轻消费者负担,维护好景区“名片”,方能激起旅游者的出游冲动。相反,那种“占城为王”、拦路收钱的经营思维会招致游客和居民的反感,引发负面效应。

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而发展旅游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名胜古迹,让当地居民“乐”在其中,而不是“靠城吃城”、与民争利。风景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依赖于游客的口耳相传,也依赖于原住民的主观感受和主动维护。凤凰政府与当地居民的门票之争,实是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利益之争、权属之争,纷纷扰扰数载不息,未能得到居民认可,反而愈演愈烈,犹如杀鸡取卵,严重影响了凤凰的美名,已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负面印象,久而久之,降低旅游品质不可避免,若消费者、原居民用自己的行动投出反对票,终会给当地旅游经济带来重创。

还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西湖的高度评价一语中的:没有围墙、不收门票的完整西湖,将自己的每一寸绿地和每一处景观,奉献给了广大游客,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均实现了“不设门票的和谐发展”。现时现地凤凰古城和西湖的正负口碑、冷热对比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也给其他旅游景区提了个醒:改变过度依靠门票经济的单项思维,摒弃门票经济的单向依赖和强硬的管理模式,广纳民意,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整体“景区经济”,同时缔造和维护别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和良好口碑,主动吸引旅游者的主动到访和消费,才能协调本地居民的利益发展矛盾,才有可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名利双收”。

【自2013年强势推行捆绑售票以来,“一票制”便一直处于舆论漩涡之中。且不论“一票制”本身合理与否,其在落地过程中,有选择性地施行,以及变化无常的作派,都给凤凰古城的旅游业造成了打击。在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同时,却开启了一个无休无止的乱局。】

游览凤凰古城实行“一票制”已超过两年,但这张每人148元的门票带来的风波却仍未消除。7月4日开始,陆续有客栈关门停业,挂出“无法生存,客栈转让”的横幅,7月6日又陆续开始营业。此次“停业潮”的导火索,是政府不再允许客栈老板免费带人进入古城景区内看房,景区内客栈老板称此举影响到客栈生意;而古城景区外的北边街吊脚楼客栈,则希望施压政府杜绝非法拉客现象。

自2013年强势推行捆绑售票以来,“一票制”便一直处于舆论漩涡之中。在这场漫长的利益拉锯战中,游客、商户、政府,上演了一次次错综复杂的博弈攻守。最近,经由客栈停业风波,“一票制”的是是非非,再次成为被围观和吐槽的对象。

要知道,所谓的“客栈停业潮”,不外乎是一种抗争的姿态,是一种议价的伎俩。景区内的客栈老板们,意图通过此举,从而继续享有“免费带人进古城看房”之特权;然而,景区外的客栈经营者,则有着迥异的诉求。他们坚决主张取消上述“特权”。

透过凤凰古城的故事,我们可以很明显发现,地方公共政策的不当设计,是如何扭曲当地的商业生态的:“一票制”实施之后,景区内的客栈老板,便开始寻求“特殊授权”(带客入城看房);而随后,主管部门为了平息异议,又单方面收回了这种“授权”,以至于几乎彻底颠覆了现有的市场格局……凡此种种,颠来倒去的政策变化,动摇了经商者踏实经营的信心。

且不论“一票制”本身合理与否,其在落地过程中,有选择性地施行,以及变化无常的作派,都给凤凰古城的旅游业造成了打击。在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同时,却开启了一个无休无止的乱局。

“一票制”最直接体现了,古城主管部门,对旅游创收的浅薄理解。而其更深远的恶果则在于,诱发了当地商业生态的病变。

□然玉(职员)

游览凤凰古城实行“一票制”已超过两年,但这张每人148元的门票带来的风波却仍未消除。7月4日开始,陆续有客栈关门停业,挂出“无法生存,客栈转让”的横幅,7月6日开始又陆续开始营业。

早在两年多以前,凤凰古城实施“一票制”之初,就引发了外界的强烈议论。立足于经济利益考量,当地很多商户就强烈反对,但在权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很多商户们能够拥有一定的“豁免权”,并没有对景区内生意造成太大影响。然而,如今“一票制”规定的收紧,意味着客栈商家的“特权”被剥夺,更意味着经济利益将会遭受严重打击。

如今的凤凰古城,已经迷失了那份本真,经济利益的多寡成为了景区内各方争议的焦点。然而,对于游客来说,之所以慕名而来,则是因为凤凰古城的历史和美景,更与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息息相关。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凤凰古城就是“边城”的原型,其被描述为一个风景幽美、世风古朴的“桃源世界”。凡读过它的人,都会萌动起去逛一逛这座“边城”的愿望。于是,各地游客纷纷涌来,想一睹梦中“边城”的真容,感受下文学大师笔下的文化气息。

然而,现实中的凤凰古城到底如何呢?基于凤凰古城的独特地位,其所具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决定了其背后拥有价值不菲的经济利益。于是,再建“一座新古城”成为当地政府的重要思路,而凤凰古城也在滚滚的客流中被冲击得变了模样。比如,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吊脚楼已不见踪影,临江的房子下面遍布钢筋水泥房基。而且,当地的很多居民已经外迁,湘西文化气息不断弱化,古城房屋被租给各地商人,古城俨然成为了一个出售特产的大超市。

应该说,不管是政府热衷于采取“一票制”,还是当地商户的集体停业,其最终的立足点就是经济利益的多寡。在这种利益争夺战中,不管是政府,还是当地的商家,都希望分得更大的利益蛋糕。问题是,在利益争夺的背后,凤凰古城早已变了味道,忘却了古城最纯真、最原始的本色。当然,不止是凤凰古城,当一个地方拥有旅游资源,必然会被附加上更多的商业气息,更难以摆脱各方逐利的冲动。

仔细想想,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早已不再是游客心中魂牵梦绕的地方。取而代之的,则是纷繁复杂的利益争斗,景区经营单位、地方政府以及普通商户之间,关系日渐对立和僵化。那么,如今所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凤凰古城,只是金钱欲望的表达和流露,与“边城”又有什么联系呢?如此而言,凤凰古城还有什么值得留恋和不舍呢?

一座古城,已然迷失了自我,被经济利益所羁绊,而带给世人的则是不可名状的失望和彷徨。或许,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曾经真真切切地存在过,而如今却早已湮没在贪婪的物欲中。更为重要的是,若挣扎在利益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所谓的“凤凰涅槃”,注定会成为一句空谈。

游览凤凰古城实行“一票制”已超过两年,但这张每人148元的门票带来的风波却仍未消除。7月4日开始,陆续有客栈关门停业,挂出“无法生存,客栈转让”的横幅,7月6日开始又陆续开始营业。(7月14日《京华时报》)

目前看来,实行两年来的“一票制”并没有让凤凰古城获得新生,凤凰古城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市场整顿基本没有变化,而唯一产生变化的就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让人一步入凤凰城就好似步入一个无休止的查票窝,更别说当地出现成熟的工业园或者观光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了。

生存困难、客人锐减或许是当下凤凰古城客栈打出足可以“让人心碎”的标语口号的唯一理由,政府严控,商业受损,这其实就是一种民间商业与政府政策的博弈。这种博弈在现有机制下,凤凰古城毫无疑问被赋予了另一种现代化的利益博内涵,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客栈,相互争的就是一个“利”字。

表面看,凤凰古城官方制定的“一票制”并无漏洞,问题出在客栈老板免费带人进入古城景区内看房行为,而且由此产生的凤凰古城职业带客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当地“一票制”极大讽刺,也极大地挑战着当地政府的权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无论对与错,凤凰当地政府不让当地百姓免费带人进城势必会伤害如客栈般私营体的利益,同时对他们收入上肯定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从目前来看也是实事求是地存在。

所以,推行“一票制”两年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收门票、重检票、查逃票、杜绝带客等方面的凤凰古城,反倒在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旅游经济、整顿市场秩序方面鲜有作为,这就难免让人对于凤凰古城“一票制”初衷产生怀疑。

从国内其他同类旅游景区看,丽江古城、大理古城、镇远古镇不收门票,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而且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因此,笔者建议凤凰古城所在地政府必须尽快丢掉“门票经济”的小算盘,实事求是的继承好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让更多的游客加入其中,从而让凤凰古城焕发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