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的消息,再次引发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废的争议。对此,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表示,学校不会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只会优化毕业论文设计。

尽管校方紧急表态,但弱化毕业论文的意味仍然不言而喻。有教师表示,毕业论文已是“人神共愤”,“与其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如这位教师所言,当前毕业论文抄袭成风,继续下去似乎是制造文字垃圾,不仅浪费纸张油墨,更背上学术腐败的骂名,“不如放弃”倒显干脆。

其实,抄袭成风的何止是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前阵子轰动一时的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涉嫌论文抄袭事件,就为广大学子“垂范”了一回。校长尚且如此,况本科生乎?笔者一位同学,答辩之日因论文偏离专业,被“看不懂”的导师打回。然此君通宵“网战”一日,拼凑出来的“专业”论文却轻松过关,感叹“辛苦一个月,不如网吧一通宵”。

毕业论文沦落尴尬境地,与高校自降要求、放任自流不无干系。高校教师对于教授走穴、学术造假出手不力,偏偏对毕业论文“人神共愤”,不正说明一些师生对待教学的态度出了问题吗?写论文好比盖房子,因为建筑工人怠工,房子就不盖了,岂不很滑稽?

毕业论文非但不应该取消,还应该得到加倍重视。本科四年的学习,是不是该有一个系统的总结?毕业论文并不要求学生写出惊天鸿文,也不苛求学生的研究有多大突破,而重在实践和总结,思维的训练远胜过成果的取得,这是课堂作业和实习作品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不管学生使用了多少现有的材料,只要是经过其自主加工梳理,形成观点鲜明、言之成理的论文,就应该值得肯定。笔者的毕业论文是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做了一次调查,挨个教室发问卷,统计数据至凌晨三点也不觉疲惫。如今翻看昔日写成的论文,观点虽谈不上多新颖,数据也不见得很精确,同样收获了精神的愉悦。

太重结果、太过功利的大学教育偏离教育的本质追求。单纯以就业为目的,大学教育就可能误入歧途。前些年一些大学盲目扩招热门专业,而今毕业生就业仍与市场脱节,已经说明教育功利化是没有出路的。毕业论文的学术精神与功利化教育的价值观相反,它契合大学教育的本质,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即便在职场也尤显重要。当前,诺贝尔奖在西方火热颁奖,东方大国的人们心情何其落寞,国内高校学术精神的欠缺,恰恰折射出鼓励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必要。温总理在北京市三十五中调研时也感叹,“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纠缠于就业率和市场需求的教授们,能理解总理的期望和“大学”的含义吗?

取消抑或弱化毕业论文凭一纸文件足矣,而学术精神的塑造、杰出人才的培养则需要长期的努力。眼馋诺奖、渴盼大师的人们,从鼓励本科生写好毕业论文开始吧。

'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此一消息经报道后,引起社会关注。近日,四川大学相关方面负责人表示,校方确实希望优化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但不是取消,而是要使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

实际上,本科毕业生要不要撰写毕业论文,是由来已久的一个争论。正如人 们所言,本科毕业论文已成“鸡肋”,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指导老师感到棘手,而且社会舆论指责本科毕业论文太水,与其维持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笔者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或不再将论文作为本科毕业的硬性条件,主要理由并不在于本科毕业论文“掺水”问题严重,而是在于本科教育的定位和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趋势,本科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一半左右的高中毕业生都能够享受到的“平民教育”。相应的,本科教育要培养的并不是精英人才,而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正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这种变化,本科毕业论文的必要性才受到怀疑。

为什么以前没有关于本科生该不该写毕业论文的争论?就是因为那时候,很多本科生毕业后要从事专门的科研、教学工作,承担着向社会传播思想文化的重任,要求他们撰写毕业论文,意在通过此一环节锻炼和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而现在,大多数本科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和以往的大专、高职甚至高中、中专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差不多,与科研没有多少关系,科研能力不再是他们必须具备的素质。这样一来,撰写毕业论文在整个本科教育中的分量就越来越轻,甚至没有太大必要。

实际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得好与不好,和找工作没有多少关系,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根本不在乎毕业生的论文水平如何。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人才市场对本科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并没有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用人单位需要一名科研能力很强的人才,完全可以招收硕士生、博士生;既然用人单位肯招收一名本科生,所安排的工作岗位一般就与科研没有多大关系。

此外,还应该看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之下,本科生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要他们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显然勉为其难,这恐怕是本科毕业论文“掺水”严重的根本原因。

由此看来,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不可不察。四川大学的多样化尝试,不管后果如何,其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笔者的意见是,即使本科毕业论文不能“一刀切”地取消,也要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有所变革。有些本科专业,特别是一些理工科专业,可以考虑不对毕业论文作硬性要求,或者以毕业设计、实验课题等代替毕业论文,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 />

资料图片

相关评论:放弃本科生毕业论文很明智
?????????????取消毕业论文难解知行不一的尴尬
???????????? 四川大学论文改革是因噎废食
???????????? 高校嫁祸于“文”之后还能推卸什么责任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10月11日《成都商报》)

实话实说,尽管身为一所不太有名学校的新闻系学生,我很少因别人的专业或院校更好而心生羡慕,但看罢此新闻,不由地向川大新闻系投去歆羡的目光,因为该校明年入学的学子或将免于毕业论文的痛苦。并非我个人对论文成见太深,问过周遭不少同学,他们普遍感同身受——对于新闻学这种实践性强的专业而言毕业论文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

每年五六月份,大四毕业生烦不胜烦,就业压力已让人焦头烂额,毕业论文又忙中添乱。若撰写论文对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或实践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每位学子势必都会忙得不亦乐乎,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事实常没有字面这么好看”。在很多大学,毕业论文仅是学生毕业的一块“敲门砖”,毕业后旋即弃之九霄云外,鲜有人愿意再启齿提及。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的态度问题,毕竟时下学术论文环境如何众人皆心知肚明。

近年来,学术领域弄虚作假、论文抄袭剽窃现象愈演愈烈。本科毕业论文已然异化成了“华而不实,虚而无用”的东西。前不久见诸报端的“最牛论文抄袭”就是很好的例证。东拼西凑、七剪八裁甚至干脆CTRL+C(复制)、CTRL+V(粘贴)而来的论文,非但无益于学生能力增强,反而制造出一大堆“学术垃圾”。有鉴于此,全国政协委员宋振铎提出应取消本科生论文,改而让学生做一些有价值的实验报告。

据报道,在美国,不仅本科生不写毕业论文,连硕士研究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反观国内,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是迟早的事,关键在于谁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许有人会认为,毕业论文制度宜改进而不应取消。殊不知,这样只会陷入“钱穆制度陷阱”,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繁密化,终变得病上加病,正如一件破旧的衣服打得补丁越多穿起来只会愈加沉重。川大新闻系拟以在媒体发表作品的毕业设计来代替学生论文,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抓住了大学教育与实践脱节的病灶,是很好的尝试之举。

“不改革是等死,要改革是找死,与其等死不如找死。”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亦是如此,与其被动等死,不如探索一条新生之路。“自古成功在尝试,实地试验,前不必有古人,后或可招来者”,川大新闻系,你大胆地往前走,支持你,请算上我这个新闻学子!

' />
老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也基本上是“得过且过”,走走过场——我们从来没有听说有本科生因为毕业论文不过关而未能毕业,就很说明问题。

10月11日《成都商报》报道,目前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毕业的一个必备条件,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纸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新闻系主任张小元表示:“随着大学教育作用的转变,本科论文已成鸡肋……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指导老师棘手,社会又指责论文太水,不如放弃。”

论文,就是研究某些问题的文章。也就是说,“研究”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前提,可是,本科生能有什么“研究”呢?

科学的教育体系应该是多层次的,从大的方面讲,教育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层次。就高等教育来说,则应分为实践型和研究型两个层次,其中实践型高等教育的对象是大专生和本科生,而研究型高等教育的对象是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对于本科生而言,他们的任务是系统地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他们毕业后大多从事实际操作而不是理论研究工作。可以说,本科生既不具备研究所必须的知识基础或实践经验,教学大纲中也没有研究方面的安排。既然没有“研究”,怎么撰写“论文”?

以前,我国的大学生数量很少,研究生数量更少。在研究型人才奇缺的情况下,鼓励、引导本科生进行一些研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十年前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了,200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接近50万,这与20年前的普通高招人数大体相当——每年有这么多人进入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已足够了,何必还让本科生去搞研究、写论文呢?

有人认为,毕业论文是保证和检验本科生质量的必要手段,但这完全是一厢情愿。且不说让本科生写论文本身就是一种过分要求,实际上本科生的论文大都是“剪刀加糨糊”的成果,而老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也基本上是“得过且过”,走走过场——我们从来没有听说有本科生因为毕业论文不过关而未能毕业,就很说明问题。

现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终于准备放弃这块“鸡肋”了,这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希望这一想法最终能变成行动,更希望四川大学其他院系以及全国的其他高校也都仿而效之。

' />
目前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毕业的一个必备条件,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成都商报 10月11日)

取消毕业论文的理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小元认为,不仅仅在于目前的本科论文“太水”,形同鸡肋,更主要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学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这理由貌似冠冕堂皇,实则荒诞不经。论文“太水”,那就挤干它;“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是教学的失误,板子怎么也不能打在论文屁股上。在当前大学生毕业生综合能力遭到普遍怀疑的背景下,高校不去寻思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水准,培养合格人才,却提出了“取消本科论文”的馊主意,实乃与大学教育的目标南辕北辙。

所谓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对大学阶段接受教育情况的全面概括和总结,是证明其学识水平、独特认知和研究能力的外在体现,是衡量其质量、价值和水准的重要砝码。教育部规定,没有通过论文答辩的本科学生,不予毕业。也就是说,完成毕业论文是每位大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否则,就是不合格毕业生。

在20世纪80年代,只有少数重点综合性院校开始新闻传播专业,进入21世纪后,新闻传播专业不仅在一些理工类、师范类、财经类、政法类、农业类、体育类院校普遍开花,在一些地级城市院校,也纷纷涌现。到2006年底,全国已有460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点661个,在校生多达13万人。而新闻出版署最近第四次换发记者证,总数也不过20万人。许多高校出于经济效益考虑,竞相开办“一支粉笔、两片嘴”的新闻专业,在师资、教材、设备等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有的学校只有两三个专业教师就敢挂牌招生。疯狂扩张,盲目发展,再加上教学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毕业生质量难免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屈服于就业压力,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寻找工作上,今个赶这个“招聘会”,明个赴那个“推荐会”,后个又风尘仆仆去面试,很难静下心来准备毕业论文。某些学生可能疲于应付,东拼西凑,甚至雇佣枪手完成毕业论文,损害了论文应有的含金量和权威性。即便如此,也构不成取消毕业论文的理由,反而暴露了某些高校在教学管理上的不足和漏洞。以无能当作无为的借口,甚至因无能否定作为,不是滑稽,而是荒唐。

某些国内高校搬出国外大学的做法,以美国大学本科学生不写毕业论文作为“取消毕业论文”观点的佐证。别忘了,美国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本领,是我国大学生难望其项背的。他们虽然没有形式上的毕业论文,但平时的读书思考、学术讨论、试验报告、社会调查、实习心得式的“论文”,已经替代了毕业论文。而这些,恰恰是我国大学的“软肋”。平时缺乏严格的要求和锻炼,毕业时再蒙混过关,这样的大学实在难浮众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