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威县通过公开招聘,从500多名往届和应届高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了191人,充实到全县中小学教学一线。可是,10月中旬,这些新入职教师被告知要捐款,专科毕业生捐5万,本科毕业生捐3万,名目是“捐资助教”,不交钱就开除。(10月29日 《南方都市报》)

一方面宣称自愿捐款,另一方面,对教师岗位明码标价:专科生交5万,本科生交3万,标准是教育局领导定的。有这样自愿的吗?自愿、自愿,多少罪恶假汝名以行!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面对当教师、吃皇粮的工作机会,面对“不交钱就开除”的霸王条款,哪个新教师又敢不自愿呢?如此自愿的辩解实在是滑稽得没有半点技术含量。现在,自愿几乎成了一个烂菜筐,任何强奸民意、公权滥用的乱收费都可以往里面装。

政府依法行政、收取费用必须有法律依据,不能目无法纪。自《行政许可法》颁布执行以来,行政机关收费已经有了严格的管理规定与程序要求,收费必须有可靠的法律依据,教育局向新教师强收“捐资助教费”,显然没有任何法律依据,这是典型的乱收费行为。在我看来,政府教育部门明码标价公开叫卖就业岗位,其实质是权力摊派,更是在出售政府公信力,而且把家庭经济困难的新教师们推向了无助的境地。

教育局强制“自愿”捐款的后果很可怕。毕业生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几年大学学习已经花费了父母不少血汗钱,现在又逼他们向家里伸手,政府于心何忍?在“不交钱开除”的霸王规则面前,有的毕业生即使十分优秀,如果交不起几万元巨款,他们也只能遗憾地与工作机会失之交臂。这对他们岂不是一种伤害?

据介绍,事情曝光后,河北威县县委和县政府给《焦点访谈》发来信函说:“在新招录教师中开展自愿捐资助教活动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决定予以彻底纠正,退回已捐资金。”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些新教师心里很不踏实,他们仍然担心辛辛苦苦考来的工作因此丢掉。

而且,笔者认为,查处乱收费切不可简单陷入“群众举报、媒体曝光、上级重视、停止收费”这一模式。要想有效杜绝乱收费行为,就应规范地方政府的权力运作,压缩其收费权力空间,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并依法惩处乱收费相关责任人。如此,类似 “卖”教师岗位的闹剧才不会再次发生,政府的公信力也才能得到较好的维护。

' />
河北威县前不久择优录用了191位高校毕业生,但新教师工作不久,校方就要求他们捐款三到五万,以换取正式编制。经媒体曝光后,已捐资金被退回。(10月28日《河北青年报》)

从央视的报道来看,教育局长一再强调,捐款完全是老师们自发自愿的行为,与是否入编无关;而知情人则透露,交钱就入编,不交钱就走人,捐款是被逼无奈。到底是谁在说谎?很容易判断:捐款只在尚未入编的新招录教师中进行、数额统一为专科三万、本科五万,是老师们自觉自愿,还是有关部门拿编制要挟强迫,一目了然。

面对媒体曝光,当地县委、县政府的回应同样令人难以理解:一边坚持捐款行为是自发自愿,与编制无关,一边又决定全部退回已经捐助的资金,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如果老师们不是“被捐款”,你为什么要退回去呢?因为自愿捐款,就是一种爱心行为,退回去不是在剥夺老师们献爱心的权利吗?如果老师们是“被捐款”,那就不仅仅是退回去那么简单了,因为这种类似于出售编制的行为,显然已属于严重的违规违纪,涉及的金额又高达几百万,怎能一退了之?

其实地方政府更清楚事情的真相,现在之所以揣着明白装糊涂,只不过想通过这种“和稀泥”的方式息事宁人:当初没有文件,没有决议,算不上强迫捐款;现在错也纠了,钱也退了,就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地方政府之所以敢如此敷衍媒体、搪塞舆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类违规违纪的行为,是通过一种“双方意会”的非正常方式进行的,因此并没有留下明显的把柄。在全社会反腐日益高压的态势下,这种手法,已成为一些违法违纪者逃避打击的惯用伎俩。

现在,威县县委、县政府显然是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这一丑恶行径,这不是在真正反省,更无法体现负责任的精神。不在这件事情上严惩当事人,真正引起官员们的反思和警醒,就难以彻底杜绝这类问题,今天的“被捐款”退还了,明天各种“被自愿”的事情还会照常发生。

?

' />
河北威县前不久择优录用了191位应届大学生充实到全县中小学的教学一线。知情人爆料称,在新教师工作不久,由于教育局的指示,校方要求他们捐款三万到五万,换取正式编制。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此事。(10月28日新华网)

录用为新教师,却被教育局要求“自愿”捐款,在不交捐款就无法获取正式编制的“明暗”威胁下,恐怕没有新教师会拿自己的工作岗位开玩笑,即便是在家里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也咬咬牙以“自愿”的名义捐款。

众所周知,教育局是先有编制,然后再择优录用新教师。所谓的用捐钱来换取正式编制,完全是骗人的说法。共有191位应届大学生,按照每位教师交三万或五万计算,其数目是相当巨大的。只是,这笔钱威县教育局又如何处置呢?而被割肉的教师还能安心教书吗?

教育局招聘了教师,理应为新教师着想,要想方设法提高新教师的素质,使他们能够很快适应学校的生活,这是当地教育之福。可威县教育局最先想到的却是从新教师身上挖钱。这是教育之祸。

在招聘教师之前,并没有说要自愿捐款,这分明是强迫新教师捐钱,这样的教育局有何诚信?更严重的是,如此捐款换编制,实是公然卖岗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