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福清将可实现每个街道至少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卫生院。昨日,记者从福清市卫生局获悉,今年以来,该市为了缓解城区公立医院就诊压力,共筹措1271万元资金建基层医疗机构。

据了解,福清龙山、龙江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投资分别达450万元,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预计春节前交付使用。投资121万元的沙埔镇卫生院医技综合楼改造项目,建筑面积760平方米,预计12月底可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三山镇卫生院病房大楼改造工程总投资约250万元,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基础建设,预计12月底可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记者 黄静娜 通讯员 王征彬)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2月4日讯(本网记者 陈冷冷)2011年1月起,泉州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费将移交地税部门征收,这是记者昨日从泉州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了解到的。

据悉,2005年起,泉州全市企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费已经开始改由地税部门代征,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费仍由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征收。

新政实施后,泉州各大机关事业单位这三项保险费,将从原医保经办机构改到地税部门统征,涉及泉州全市十余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至此,泉州已经全面实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险统征。

另悉,泉州市从2001年起实行了国家公务员医疗保险补助制度,由参加公务员补助的各机关事业单位在缴纳医疗保险、工伤和生育统筹费用时,一并缴纳公务员补助资金,未来这部分公务员补助资金也将一并移交给地税部门征收。

此外,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费征缴,由于服务工作比较繁琐,征收工作暂时维持现状,等条件成熟后再移交地税部门征缴。

东南网-福建日报12月3日讯(本网记者 段金柱)昨日,省政府批转省卫生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实施意见》,按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素质和信息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建设的目标包括:

——至明年底,全省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专业设备达到国家标准。至2012年底,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4名全科医师。

——至明年底,每个街道至少有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2012年底,为城市社区每万服务人口培训3名全科医师。

——至明年3月,完成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社保卡一卡通改造,明年底,完成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2012年底,形成比较健全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运行机制。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至2012年,每个建制村至少拥有1所达到国家标准的村卫生所。

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由地方政府为主筹集解决,省级给予适当补助。其中,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装备,明年省级共补助8132万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社保卡就诊一卡通改造,省级补助4563万元。人才培养方面,2010-2012年,全省各级财政共安排4000万元用于全科医师培训。

通知要求,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对本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负总责,加快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建设进展旬报告、月通报制度。


□政策直通车

加强软硬件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

——我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意见解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有待加强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是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2009年初,我省制定下发了《365bet官网: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实施方案》,两年间省级财政安排了3.8亿元支持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安排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项目181个,新建、改扩建业务用房35.7万平方米;拆除D级危房22万平方米;为全省604所乡镇卫生院配备基本诊疗设备;为192所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为全省中心卫生院建设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工程。同时,全省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个,新建、改扩建业务用房7.8万平方米。

通过加强建设,全省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国家标准。但由于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尚未形成,乡镇和社区还没有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部分达标乡镇卫生院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地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中心乡镇卫生院辐射指导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技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比较薄弱,难以满足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此次省政府批转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后,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人员素质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其服务能力。


五大建设任务,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

《意见》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建设任务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村卫生所建设等五个方面。

乡镇卫生院建设方面:2010年,省级财政安排1.9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目前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动工率为96%、竣工率26%,2010年底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动工,2011年9月前全部完工。建设完成后,全省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2011年继续实施中心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建设,对全省14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急诊科、普通外科、手术室等重点科室的主要设备装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急诊抢救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指导能力,形成区域优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方面: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2010年底完成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2011年再安排8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和设备配置。

信息化建设方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置社保卡读卡器以及实现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网底”建设所需的计算机、打印机、交换机等设备;完成信息系统读卡接口程序改造,支持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应用,其中包括新农合信息系统接口改造和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一站式”接口的实施;推行使用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并与设区市级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平台对接,实现居民基础健康档案与医疗就诊信息的上传。

人才培养方面:实施全科医师能力提升计划,2010~2012年进行全科医师骨干培训800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转岗培训1500名、全科医师岗位培训4000名。其中包括全科医学专业本专科层次成人医学学历教育1000名。

村卫生所建设方面: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实施标准化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装备,省级补助8132万元

《意见》提出,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由地方政府为主筹集解决,省级给予适当补助。各地应按照区别对待,统筹协调的原则,做好地方建设资金的落实,由项目所在地市、县政府负责落实,统筹安排建设资金,确保完成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装备,2011年省级共补助8132万元。

其中,中心乡镇卫生院项目,省级补助4090万元。按照分类补助的原则,财政困难县和原中央苏区县中心卫生院每个补助30万元,其他县中心卫生院每个补助20万元,用于加强急诊科、普通外科、手术室等重点科室设备配置和人才培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省级补助4042万元。业务用房建设83所,省级补助3000万元,按照建设性质给予分类补助,即对新建、改扩建及改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给予每所平均120万元、90万元、10万元补助。设备配置补助经费1042万元。

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社保卡就诊一卡通改造,省级补助4563万元。人才培养方面,2010-2012年全省各级财政共安排4000万元用于全科医师培训。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月5日讯(本网记者 章微)昨日,省卫生厅转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严禁非法买卖医疗废物。我省各级卫生部门将展开督察。《通知》要求,医疗单位要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时贮存,并将医疗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理。

记者20日从省卫生厅获悉,365bet官网:将在全省范围内试点社区康复医疗,福州市鼓楼区五凤街道、晋安区茶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社区康复试点单位,各地社区康复医疗试点工作将于12月底前全面启动,届时残疾人、老年慢性病患者等可在家门口体验价廉便捷的康复服务。

常规治疗在医院后期康复在社区

据了解,居民在社区进行康复治疗可享受到三级康复模式,即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康复治疗。一般来说,伤病早期患者在上级医院进行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到达恢复期,可转到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患者则回家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及训练。

此外,社区与医院之间还将建立双向转诊服务机制。上级医院将定期指派专家到社区巡查、会诊,向社区推广合理、简便、有效的康复治疗技术,同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转诊绿色通道;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指派专业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根据居民的康复需求,为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提供指导。医院与社区之间还将逐步实现医疗信息共享。

残疾人为主要对象

按照要求,此次社区康复治疗服务主要针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群,包括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儿麻后遗症、骨关节疾病等运动功能障碍者及由于脑瘫导致脑损伤或脑发育障碍所致的残疾儿童。一些需要后期康复治疗的疾病也适用于此项康复服务,如中风偏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性慢性病等。


针对这些重点人群及疾病的功能障碍,社区将为患者建立康复档案,并量身定制康复训练计划,除了肌力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内容,患者还可享受到针灸、太极拳等具有中医药特色康复治疗。此外,社区还会指导患者家庭进行适用于具体障碍训练的简单家居改造,并采取多种形式向残疾人及其亲属普及康复知识,如举办康复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服务、义诊活动等。

市级试点可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按照要求,除了目前已确定的2个省级社区康复试点单位,其余每个设区市也将选取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机构。这些机构至少需配备2名以上具备从事社区康复医疗工作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并能够设立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康复治疗室,有条件的机构可分别设置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中医康复治疗室。

此外,对符合条件的试点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将其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并适当降低个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自付比例,并将探索取消上级协作医院转诊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二次起付线及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等政策措施。

东南网12月20日讯(本网记者 王霜娥)记者今日从省卫生厅获悉,本月底前,365bet官网:将全面开展社区康复医疗试点。伤病早期患者在上级医院进行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到达恢复期后可转到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

试点病种和重点服务人群有中风偏瘫类、脊柱骨关节类、老年性慢性病及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群。包括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儿麻后遗症、骨关节疾病等运动功能障碍者及由于脑瘫导致脑损伤或脑发育障碍所致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残疾儿童,中风后遗症、截瘫,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炎等,老年性慢性疼痛、恶性肿瘤术后等。针对上述人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开展功能训练、中医康复治疗,并建立康复档案,指导患者家庭进行家居无障碍改造,推广普及康复知识等。

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工作顺利进行,省卫生厅还制定“双向转诊机制”。建立转诊支持系统,确定社区康复转诊服务部门,对康复对象的需求提供针对性转诊服务,掌握转诊服务的资源和信息;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定期随访、协诊;上级医院对转诊单位开通转诊的绿色通道;上级医院制定在社区康复层面最合理、简便、有效的康复治疗技术,对社区服务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使其能掌握并熟练运用相关技术为患者服务;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使上级医院的康复治疗方案得以延续。

目前,福州市鼓楼区五凤街道、晋安区茶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作为省级社区康复试点单位,其余各设区市也将于本月25日前确定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机构开展工作。

相关链接

福州试点社区康复医疗 残疾人可在家门口享受服务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2月18日讯(本网记者 李熙慧 包华文/图) “快,病人马上要来了,准备好呼吸机。”昨日上午,位于省妇幼保健院内的省儿童医疗救治中心忙碌起来,医护人员正为迎接一名呼吸衰竭的小病人做准备。昨日上午,该中心刚开始试运行,就收治了来自莆田的一名3岁重症肺炎的男孩。这名3岁的男孩身患重度肺炎,已伴呼吸衰竭,他成为省儿童医疗救治中心运行后的第一位病人。

据了解,省儿童医疗救治中心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它是全省儿童医疗救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共计拨款5000万元。这一救护体系从2009年开始建设,以省妇幼保健院为儿童医疗救治中心,9个设区市各1个市级医疗保健机构为儿童医疗救治分中心,58个县(市)的县级综合性医院为儿童重症监护室。随着该中心投入试运行,全省儿童医疗救护网络也逐步建成。

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王世彪介绍,位于该院的儿童医疗救治中心,由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急诊抢救室和输液室观察室组成。其中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占地近800平方米,投资300多万元,室内采用国内PI?CU最先进标准建设。中央空调维持室温24至26摄氏度。“从满月到14周岁的患儿都可救治。”王世彪介绍,从今年5月该中心建设以来,已治疗全省各类急、危重症891人次,抢救成功率98.8%。

他说,中心配备了医护人员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运行之后,将承担从各医院转院的危重儿童,如肺炎、感染性休克、溺水等患儿的救治,以及针对儿童型致命性手术的救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