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4月22日报道 高盛集团欺诈案核心人物、副总裁法布里斯-托尔雷周二因被指控涉嫌诈骗而被英国监管当局吊销执照。此举距离FSA宣布将调查高盛仅几个小时之隔。

高盛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已经决定联合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以下简称“FSA”)吊销托尔雷的执照,因为托尔雷正在无限期带薪休假,因此将不能与高盛的客户互动。

托尔雷于2008年11月24日在FSA进行了注册。截至当地时间周二下午,FSA注册金融从业人员在线数据库仍然显示,托尔雷的注册状态是“有效的”。

在托尔雷被吊销执照的同一天,FSA宣布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近期的指控对高盛英国子公司展开“正式执法调查”。高盛表示,将密切配合FSA的调查。

欺诈丑闻或令高盛损失欧美政府客户。英国和德国的政界人士已开始呼吁各自的政府同高盛割裂联系。长期以来,高盛都是欧洲各国政策制定者最重要的财务顾问之一。

标普重申高盛评级

高盛昨天公布一季度财报,净收益增长91%,达到34.6亿美元,合每股收益5.59美元。

标普公司表示,高盛的一季度出色财报不会立即对自己的评级产生影响,对高盛的信用评级不予调整。标普还称:“声誉是我们制定评级时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我们不能排除潜在的声誉损失最终导致高盛评级被下调的可能性。”

' />
4月20日,陷入欺诈诉讼的高盛公布强劲的一季度业绩,第一季净利润达到34.6亿美元,约合每股盈利5.59美元,同比近乎翻倍。与此同时,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当日表示已对高盛正式展开调查。

高盛第一季净利润大增主要得益于净营收增长较快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高盛第一季净营收达到127.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96.15亿美元增长36%,环比亦增长33%,令高盛第一季净利润同比增长91%,去年同期净利润仅为18.1亿美元。

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埃德一直否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高盛证券欺诈的指控,他20日表示:“我们第一季度的表现反映更多经济增长的迹象及我们客户基础的强劲。”

高盛的交易和自营业务对第一季业绩做出最大贡献,当季该部门净营收为102.5亿美元,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80%,同比增长43%,环比亦上升60%。但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对中国工商银行的股权投资按市值计价亏损2.22亿美元,该笔投资截至3月底总额为75.38亿美元。

高盛另外两个部门表现则略为逊色。投行部门第一季净营收为11.8亿美元,同比增长44%但环比下降28%;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部门净营收为13.4亿美元,同比下降8%,环比亦下降14%。

高盛第一季薪酬和福利支出为54.9亿美元,高于上个季度和去年同期的51.9和47.1亿美元,但薪酬和福利支出与净营收的比率从去年同期的50%下降到43%,高盛称“这是该公司有史以来最低比率”。


包括薪酬和福利支出在内的营业支出则为76.2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与诉讼和监管程序相关的拨备为2100万美元。在SEC对其发起诉讼之后,分析人士预计,若最后双方达成和解,高盛可能面临10亿美元左右的罚款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SEC起诉高盛欺诈案余波仍在荡漾。4月20日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称自即日起对高盛正式启动执法调查,同时美国国际集团(AIG)据报导亦在考虑对高盛采取法律行动。

FSA在网站上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称“继初步调查之后,金融服务管理局决定就SEC近期的指控对高盛国际启动正式执法调查。FSA将在此次调查中与SEC保持紧密联系”。

实际上,在SEC上周五指控高盛欺诈并对其提起民事诉讼后,由于英国政府持股比例最大的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因收购荷兰银行被牵涉其中,英国首相布朗在周末就要求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就此展开调查。FSA也成为第一家正式宣布对高盛展开调查的外国政府机构。

RBS在2008年8月曾向高盛支付8.4亿美元以解除旗下收购的荷兰银行所持相关债务抵押债券(CDO)头寸,成为该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在数次注资后,英国政府目前在RBS持有84%的股权。

尽管未卷入诉讼中的交易,另外一家受政府控股的金融机构AIG亦在考虑对高盛采取行动。金融时报4月20日报导称,AIG正考虑就承保6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交易对高盛采取行动,这些交易类似于导致高盛面对欺诈指控的那宗交易。

报导称,AIG正在评估金融危机之前所承保的几宗价值60亿美元的高盛CDO交易。根据AIG与高盛去年达成的一项协议,高盛同意取消价值大约30亿美元的CDO的保险,条件是把价值大约20亿美元的抵押物留归己有。AIG据信大约亏损20亿美元。

' />
腾讯财经讯 高盛集团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周日向全体员工发送语音邮件称,将会及时让员工获悉事件最新进展,并敦促员工铭记永远服务于客户的原则继续集中精力工作。以下是布兰克费恩讲话内容译文:

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于上周日向所有高盛员工发送了声讯邮件,要求后者不要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事件的影响,继续保持工作状态为客户提供服务。以下,就是布兰克费恩邮件副本的主要内容翻译:

我是劳埃德,周日,纽约。

自我在周五向你们传达相关消息之后,我希望告知你们情况的最新进展,并且希望你们知道,我们正在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护公司的利益及声誉。

在我们等待全球市场重新开市之时,我希望再一次提醒你们高盛至始至终所赖以生存的核心价值:团队合作,精益求精,以客户为导向。

诚然,大众媒体对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事件的报道并不令人舒服。但是考虑到目前公众对于金融服务行业的不满,这一事件的发生也并非完全出乎意料。

当然,我们不可避免的需要再次谈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行动。这一案件的中心内容就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我们的一位员工通过隐瞒另一家市场参与者在交易中的角色来误导两家专业的投资者。但是重要的是,我们在交易过程中也承担了相应的风险,并且与其他两家投资者一样,我们也遭受了亏损。

现在,我要再一次重复我已经多次向你们说过的话:“高盛从未纵容过我们员工所进行的违法行为,这种情况在未来也不会发生。与此相反,我们将第一个站出来指责这种行为并且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作为一家金融中介机构,我们必须做到这一点。同时,我们对于正直品格的追求及公司的商业原则也需要我们做到这一点。”

我们将继续向你们及时更新事件的进展情况。今晚(上周日),我们将向你们发送一封关于事件概要的邮件,而你们也可以将其分享给客户。同时,请你们相信,包括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委员会在内的全球团队,正在全力以赴的用事实来应对各种不满。

在未来的几周内,我们将参加美国国会举行的听证会。届时,高盛将有机会更为全面的介绍公司在抵押贷款市场的地位及参与情况。我们希望借此机会来展示高盛谨慎的风险管理措施。

当你们周一重新投入工作时,我希望你们能够维持对于客户需求的专注度。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过去的140年中,我们一直是凭借这一点不断取得成功。

过去,我们也曾遇到种种困难,但是我们的员工总是凭借他们的技巧、才华及对客户的专注来进行有效的应对。现在,我们将再次重复这一过程,并且重现高盛的价值所在。

谢谢。(瑥丼)

' />
在美国证交会(SEC)4月16日对高盛集团提起民事诉讼,指控其在次贷业务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有欺诈行为之后,事件的负面影响很快传导开来:在地理意义上,美国以外的英、德等欧洲国家已宣布对高盛进行调查;而在市场领域,“欺诈门”也很可能引起投行业界的类似诉讼的接踵而来。

恰在此时,高盛近期的巨额薪酬计划又被西方媒体曝光,这在将高盛进一步推向风口浪尖的同时,也注定了这家全球知名投行将同时遭遇“道德困境”。

欧洲国家“火上浇油”

与高盛“欺诈门”在美国刚刚曝光便“一石激起千层浪”所不同,消息传到大西洋彼岸后,欧洲国家17日纷纷对此采取官方沉默的态度。但金融丑闻毕竟让人愤懑难消,18日,英国和德国就不约而同地宣称将对高盛展开调查。

英国首相戈登·布朗表示希望金融监管机构介入,他表示:“高盛在这里的交易额数以亿英镑计。我希望金融管理局立刻调查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在我们与美国合作的同时,英国银行业自身也会考虑采取法律行动。”独立运作的英国金融管理局(FSA)公开回绝了布朗的要求,称政府不能命令其展开调查,而该机构也“永远不会确认或否认正在调查任何个人或者实体。不过有报道称,英国金管局也正与SEC频繁联络,尽管目前其仍认为调查高盛属美国内部事务。

与此同时,德国金融监管机构也官方要求获知SEC起诉高盛的细节,并将在“仔细评估文件内容后决定是否采取法律措施”。此外,鉴于高盛因涉嫌帮助希腊政府隐瞒债务、以致加剧希腊债务危机,高盛在欧洲惹的麻烦还远未结束。


CDO再成焦点词汇

西方媒体认为,英国和德国金融机构因投资高盛的次贷业务衍生品遭遇巨亏,是两国迫不及待找高盛“算账”的重要原因。英国三大银行之一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就是金融衍生品的受害者。在收购作为高盛金融衍生品投资者的荷兰银行后蒙受巨大损失,苏格兰皇家银行84%的股份在金融危机中被英国政府持有;而德国工业银行因购买高盛的金融衍生品而损失达 1.5亿美元,导致德国政府累积注资高达约100亿欧元。

能让多家对其实施投资的大型金融机构几乎血本无归,担保债务凭证(CDO)已再度成为人们关注却又难以理解的字眼。

据美国媒体报道,CDO是次级抵押贷款的衍生产品,其衍生链条如下:贷款机构为了转移次级贷款风险会成立专门的产品管理公司即结构性投资工具(SIV),这些管理公司把其次贷产品打包以债券的形式卖给其它的金融机构,这些打包的产品就是CDO。而买下CDO的公司又可将这些CDO重新打包转手卖给其它的金融机构,这样的衍生结构使次贷风险被放大,在转移到美国金融领域各环节的同时,波及与美国金融市场相联系的其它国家。

在“欺诈门”事件中,高盛无需对最终不断飙升的次贷违约率负责,但该集团的错误在于,将这些CDO卖给了实施做空策略的保尔森对冲基金并向投资者隐瞒了这一关键事实。


金融机构信誉再遭打击

有了高盛“欺诈门”的警示,投资者和金融监管机构对全球其他投行是否存在类似问题的怀疑情绪也愈加浓重。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席检察官理查德·布鲁门萨尔18日发表声明称,其办公室已开始就高盛案件进行初步研讨;但“问题关键在于这是一起独立事件,还是投行和对冲基金狼狈为奸的惯有模式,刻意将所设计的有价证券卖给不知情的投资者。”

而根据荷兰合作银行2007年6月12日在纽约高等法院提出的诉状,SEC和美国其他地方监管单位也将开始调查高盛在其它衍生产品方面的交易。“我们正深入研究这些产品和交易,”SEC执行部门主管罗伯特·库扎米表示:“我们正进行全面调查以了解当中是否有欺诈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无论高盛“欺诈门”是否仅是个案,全球金融机构信誉遭遇再度打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相当于在此前处于“愈合”阶段的全球金融行业的“伤口”处,重新撒上了一把盐。就在高盛焦头烂额之时,英国媒体又披露称,高盛打算向其员工支付高额薪酬,包括向伦敦的5500名员工支付6亿英镑。预计高盛目前所面对的这种被布朗称为“道德破产”的形势,将引发民众对大型金融机构“贪婪本性”的新一轮声讨。

' />
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 新闻分析:高盛事件警示中国金融市场应加强完善制度构建

正值全球经济复苏之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起诉高盛集团欺诈一案,令金融市场再生波澜。受此事件及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影响,19日A股市场大幅跳水,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大关,两市更是创下2010年以来最大跌幅。

业内人士指出,不应过度夸大高盛事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进入后期阶段,这一事件或将推动美国加快金融监管改革步伐。对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完善、创新频出的中国来说,则意味着应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制度构建,建立前瞻性的防控风险监管体系。

美国证交会16日提交了对高盛集团及其一名位副总裁的民事诉讼。根据这一诉讼,对冲基金保尔森公司2007年曾向高盛支付1500万美元,让其设计并销售一种基于次贷业务的抵押担保债权(CDO)。在交易中,高盛未向投资者披露保尔森公司对该产品做空的信息,投资者因此蒙受超过10亿美元的损失。

这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相关机构首次针对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次贷衍生品交易提起诉讼。消息传出后,全球金融市场均受到冲击。用于衡量市场信心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恐慌指数VIX当日急升15.5%,全球股市普跌,原油、黄金等商品价格下挫,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美元大幅走强。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指出,不同于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高盛事件是在市场秩序基本恢复常态下出现的,是相关监管部门对过往违规行为的主动清算和追究,而非市场矛盾的又一次集中爆发。因此,高盛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可控的,不会造成全球金融市场的再一轮剧烈震荡。


我国已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金融创新工具。高盛事件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特别是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这一事件的核心直指金融市场的制度构建,而不仅仅是一般的监管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投资银行行为应如何定位,是否应和传统的投行角色有所区别,是否应限制其通过创新产品以牟利的行为,这些都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金融监管者应深入思考的问题。”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说。

李大霄说,作为华尔街的巨无霸,高盛的内部防控和管理等公司理念都相对完善,但从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防范看,高盛事件折射出相关制度构建不完善的问题。对中国来说,最大的借鉴意义在于如何加强制度构建,规范公司个体行为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负有责任。

他认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是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管理工具,而不是为了进一步加剧市场动荡。“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来规避金融风险,是我国金融市场制度构建的方向。”

在今年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今年要继续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市场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市场化建设不断深入,建立和完善市场内在稳定机制,推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

金融专家谭雅玲指出,应客观评估高盛事件。一方面,应看到这一事件所折射出的市场监管未与金融创新发展同步完善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市场并未完全失控,说明整个金融监管的基本框架还是有效的。


“对于高端金融市场来说,市场发展演变很快,创新很强,金融监管应加强对市场的跟踪完善;而低端市场发展相对比较被动,如果不加快发展,失去的机会或面临的损失可能更大。”谭雅玲说。

她认为,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金融市场来说,最关键的是加强制度构建和完善。“制度的漏洞和市场的错位无法靠产品的推出创新来解决,必须结合中国金融市场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国情,同时借鉴高端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提高综合性、规划性和战略性,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制度的构建和建设。”

北京君投资本管理中心首席投资官彭俊明博士也认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因为类似事件的发生而放慢脚步,要稳步推进金融监管和衍生品交易架构建设,建立前瞻性的防范监管体系。

' />